2)第107章 伽利略还没死吗?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的规则,这一刻他干脆把目光转向了地面,当做没看见崇祯逾礼的举动。

  这礼仪官原本就是宫内司设监的太监,如果遇到皇帝是个遵守礼制的规矩人,他自然是处处要以祖制为优先。但是这位崇祯皇帝显然对所谓的祖宗规则不怎么感兴趣,他们这些依附于皇权生存的太监,自然就要识趣了。

  出生于荷兰弗兰德伯爵领地杜埃的金尼阁,原名叫做尼古拉·特里枸特。他的年纪虽然才50岁,但是两次来往于欧洲和大明的长途旅行,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使得他看起来的容貌要比实际年龄更为苍老。

  金尼阁的传教理论追随于利玛窦,是所谓的合儒超儒一派。也就是利用文艺复兴后,欧洲兴起的自然科学体系,去打动大明士大夫中的开明人士,从而影响大明的士大夫亲近耶稣会,从大明的知识精英向底层传播的方式传教。

  而金尼阁本人也是一个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和极大善意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引起欧洲对中国传教事业的关注,他第一次返回欧洲时,坚持身着中式服装出入于社交场合,以感人肺腑的演讲宣传利玛窦和其他在华传教士们的功绩,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著书立论。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欧洲掀起了“中国热”。许多年轻的传教士在他的感召下奔赴东方,而教皇也同意了以中国文字传教的形式。

  但是不管他对中国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也不管他为中国带来了多少欧洲的书籍,更不提他劝说教皇赞同中国特殊的传教方式,在这一切的表象之后,他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中国这片土地纳入上帝的怀抱。

  简单的来说,金尼阁也就是尼古拉·特里枸特,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主教虔信者。当朱由检也就是中国的皇帝陛下,通过徐光启向他们这些在华耶稣会的传教士发出邀请之后,金尼阁第一反应就是召集了各地的传教士们上京。

  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这么多年,金尼阁可谓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在传教的过程中,虽然合儒超儒的传教方式的确有所进展,但是和耶稣会在中国的投入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而同一时间,耶稣会在日本的事业却在蓬勃兴起。到1605年止,日本的天主教徒达到了75万之众,拥有天主教堂200多所,而长崎更是被传教士们称为东方的罗马。

  日本天主教事业的兴盛,自然就引起了中国耶稣会内一些反对合儒传教方式传教士的羡慕,比如龙华民等人。他们主张抛弃现在的传教方式,按照日本传教的方式在中国传教。

  这些反合儒派曾经一度在中国耶稣会内部占据了上风,但是他们改变传教方式,却引起了中国士大夫们的不满,最终激起了南京教案,利玛窦等人在中国建立的传教基础被毁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