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0章 南京一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成的服从性,和朝廷正努力解救灾民的举措,恐怕已经有不少军士是难以把任务执行下去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一些从陕西、河北调来的士兵,已经纷纷向上司请愿,愿意将自己一半的口粮节省下来,用于救助那些灾区的妇孺。

  而军中陈启新、程国祥等一批青年军官,则对于京城掀起的**及为不满。在灾区饥民嗷嗷待哺的时候,这些官员们不想着如何想法设法筹集粮食进入灾区,反倒是拿着天人感应这套鬼神之说去逼迫皇帝下罪己诏,这简直是本末倒置么。

  因此当京城尘埃落定时,河南地方在这些青年军官的带领下,倒是第一个站出来出声支持内阁决定的。特别是河南府的夏允彝、牛金星,归德府的王琦,这些在大明年轻士人中最为出色的精英们,也对金圣叹、吴伟业等人的上书之举进行了不加颜色的批判。

  批评的声音很快就从河南遍及了北方诸省,批评的对象也从金圣叹、吴伟业身上扩展到了所有不顾大局的南方士大夫身上。也就在这个时候,内阁决定把余粮征集的地区从七十余县扩展到一百四十九县,并决定组建征粮队和巡视委员,对征粮各县进行强制征粮。

  虽然南方士绅对于内阁不顾他们反对强行实施的余粮征集制度极为抵触,但是这些士绅的声音完全没能得到北方士绅的同情和支持,这让他们几十年来第一次成为了政治决策中的少数派。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年仅二十一岁的黔国公沐天波带着数十家将和几名陆军参谋进入了南京城。虽然仅仅只是隔了一条长江,但是长江以北处处可见的流民,到了江南就顿时消失了,至于南京城内更是丝毫看不出任何荒年的景象。

  和此时质朴而朝气蓬勃的北京城相比,南京城就像是一位盛装打扮的青楼少妇,温柔多情却又颓废奢靡。看着南京城内的繁华依旧,沐天波也算是松了口气,一路南下所见的流民惨状,实在是太让他难受了。而这还是在朝廷对灾区进行了管制,将大多数灾民安定在家乡后的景象。

  从小就在富贵环境中长大的沐天波,还是第一次知道,人居然还会没饭吃。而一个人如果饿极了,就不会有什么道德可言。他在一路上已经见多了,为了一张饼子,父母可以抛弃孩子,丈夫可以抛弃妻子,书中所说的人伦纲常,在粮食面前几乎什么也不是。

  他一路南下,走的是经过山东的津浦铁路,因为有着铁路和大运河运来的粮食物资,所以聚集在铁路和大运河边的灾民总算还能勉强活下去。但是他听说位于铁路和大运河以外的灾区,已经开始不断的死人了。至于受灾最严重的河南地方,有些地区已经出现整村饿死的惨景了。

  几乎是在崇祯身边长大的沐天波,虽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