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1章 杨镐出狱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不仅关系到后金同大明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关系到大明和朝鲜、大明同蒙古诸部的关系,还有辽东军民的感受。

  老奴已经去世一年有余,即便是四大贝勒之间有什么裂痕,现在也应该比较稳定了,应该不相差这点时间。

  在杨卿前往后金同建奴议和之前,朕希望先做好两件事,以免议和之事出现反复,到时天下舆论把你我君臣推上风口浪尖之中。”

  “陛下虽然年幼,但是性格却出乎意料的谨慎呢。”杨镐心中暗暗想着。

  他对着崇祯拱手后说道:“敢问陛下,想要罪臣做那两件事呢?”

  朱由检左手摩挲着腰间挂着的玉佩,思考了一会后,微微带着沉重的表情说道:“自万历四十六年,老奴以七大恨告天起事之后,我大明将士一败于抚顺,二败于萨尔浒,三败于辽沈,四败于广宁,数十万将士葬身于辽东白山黑水之间,至今尸骸未得收拾。

  朕意在外城设一辽东将士慰灵纪念碑,以告慰替大明镇守辽东死难的将士们。除了建碑记录这些死亡将士的名字祭祀之外,朕还要抚恤这些为国牺牲将士们的家人,以告慰牺牲将士们的在天之灵。

  而杨卿将以收敛辽东死亡将士尸骨的名义,出使后金议和。只要建奴允诺让大明收敛死难将士们的尸骸,则朕以大明皇帝之位发誓,两家罢兵和谈,再不起刀兵之灾。”

  听着朱由检历数辽东战事的失败,杨镐面上有些燥热。但是当听到朱由检要求他,以收敛辽东将士尸骸的名义去同后金谈和,杨镐心中顿时安定了下来。

  如果不是在这君臣廷对的时候,杨镐都忍不住要大叫一声,此计大妙了。

  虽然不知道崇祯以什么方式逼迫了,那些朝臣们同意了同后金议和的要求。

  但是杨镐也知道,这次谈和的成败不仅仅关系着他的身家性命,更关系着一力主张和谈的崇祯的名望。

  如果和谈不能成功,或是和谈之后,后金又撕毁了协议再度进攻大明,那么不仅他杨镐将成为和谈破裂的替罪羊,就连崇祯也必将丧失在军国大事上的发言权。

  所以杨镐甚至已经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就算是同后金和谈失败,他也打定主意不能让崇祯受到牵连。

  但是今天崇祯提出的建议,却完全改变了和谈的性质。我华夏自古以来,就信奉着人死为大,入土为安的道德观念。

  为了京城的安全而同后金谈判议和,同为了收敛死难将士尸骸入土为安,同后金谈判议和,这在道德层面上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也许会被那些清流士人攻击为丧权辱国,而后者则完全成了崇祯忍辱负重,为了让辽东死难将士们安息,而不惜损坏自己的名誉的行动了。

  大明以仁孝治国,不管怎么看,崇祯这一举动都牢牢占据了仁字的道德高地之上。

  有了收敛死难将士尸骸的名义,就算是和谈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也是建奴背信弃义,不明中国之道德伦理,和他们这些主张和谈的人无关了。

  就算是依靠批评朝政获取名声的清流士人,也无法在这件事上攻击崇祯和他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