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4章 新铁路计划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京城所花费的时间。也同样减少了他们运货上京的费用。

  涿州靠近山西,这里不少人家都是山西的移民,因此对于经商并不那么抵触。既然投资铁路未必会血本无归,他们也就勉强被冯铨说服了。

  朱由检沉默了一会之后,便对着冯铨说道:“修建涿州至京城的铁路,估计要在30-40万元之间。只要你募集来的资金不少于15万元,那么朕就会补足剩余的资金缺口。

  修建铁路之前要勘察,且没有京西铁路的完成,门头沟炼出的铁轨也无法运出来,因此这条铁路会放到下半年去干。”

  冯铨略略心算了一下,他估计自己筹集个10万元,再找士绅们报效5万元,那么皇帝的要求也就完成了。

  想明白后,冯铨便一脸坚定的向皇帝表态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尽快办妥此事…”

  冯铨等人刚刚离去,王承恩便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交给了皇帝,并说道:“大司寇希望求见陛下。”

  朱由检拿着文件翻看了起来,发觉是内阁调整人事的一份名单,他眉头微皱的念了出来:“倪元璐进礼部侍郎,黄道周擢詹事府少詹事?”

  朱由检放下了名单,沉默了片刻就对着王承恩说道:“召大司寇晋见,另外你去查查,最近内阁诸位先生都做了些什么?”

  王承恩答应了一声,便出去替崇祯传话了。片刻之后,袁可立就拿着一封文书走了进来。

  朱由检站在外间同大司寇见了礼,才邀请他一起走入内间叙话。袁可立坐下后,便对着崇祯说道:“上次陛下同臣交谈之后,臣回去思考了几天,终于想出了刑部变革的方案,请陛下过目。”

  崇祯仔细的看完了袁可立拟定的刑部变革方案,发觉里面的内容大多参照了,他上次同袁可立交谈中的设想,把刑部分为一司二院,即巡警司、检察院、法院。

  朱由检放下了文件后,便抬头诚恳的对着袁可立询问道:“大司寇的拟定的方案很周详,朕没有什么意见。朕想问问,大司寇心目中,适合主持二院的人选都是谁?”

  袁可立沉吟了会,便开口说道:“臣以为,让刘鸿训主持法院,让杨所修主持检察院较为合适。”

  袁可立提出的两个人选里,刘鸿训是天启皇帝贬斥的东林党人,袁可立想要帮助党人起复,倒是没什么可怀疑的。

  不过这个杨所修却不是什么东林党人,而是首辅黄立极的亲信。联系到刚刚那份内阁的人事调整文书,崇祯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同袁可立继续热情的交谈了下去。

  两人仔细讨论了整个刑部变革方案的内容,崇祯送袁可立出门时,突然对着他说道:“刘默承真的适合主持中央法院的工作吗?朕以为,担任法官的人,欲望少一些比较合适。”

  袁可立愣了愣,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对着皇帝回道:“刘默承勇于任事,值此刑部变革之际,正是要用他的担当。”

  崇祯微微颔首,对着袁可立笑着说道:“大司寇的金玉良言,朕一定会好好考虑的,争取这两天便给大司寇一个答复。”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