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8章 纪念王君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素未谋面,但是也曾耳闻王君昔日一二琐事,王君平日素为简朴,同僚或邀之冶游,答曰:家中有寡母,一弟一妹,尚需赡养,不敢放任自己…

  然当其临于战场之上,面对强敌而毫无惧色,身陷重围而奋战不懈,身披数十创,血流殆尽而不肯倒。此诚我大明猛士也。

  王君奋战所为何事,卫国卫民耳。此次丰川之战,如王君般凋零的大明烈士可谓层出不穷…余谨以此小文纪念王君及其战友。”

  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之后,朱由检再次细致的看了一遍文字,修改了几个错别字后,便把吕琦叫了过来。

  他拿起了刚刚写好的文字递给他说道:“把这篇文章交给阮圆海,让他再修饰下便登在日报上吧。顺便告诉他,这几日组织人手,多写几篇关于这场战事的文章,歌颂下我大明参战部队。”

  吕琦小心的接过了崇祯递过来的纸张后,才回道:“臣这就去办理此事,请陛下安心。”

  看着吕琦退出了上书房,朱由检又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你替朕通知总参谋部,一、让他们尽快把战死者的名单统计上来;二、确定烈士下葬的陵园,如果资金不足,可以从宫内先拨款;三、收集好烈士的遗物,并制定一份战没者通知书,朕会亲自签名,到时一并转交烈士遗属。

  让总参谋部设立一个办公室,专门管理烈士遗属的问题,如果这些烈士遗属有什么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也要进行详细的解释,不要怠慢他们…”

  王承恩一一应承了下来,看着崇祯还在思考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时,他不由小心的说道:“臣刚刚出去传达陛下的旨意时,接到了一个报告。

  说是许心素已经带着西班牙俘虏入京了,不知陛下您想要什么时候接见他。”

  朱由检顿时放下了思考,抬头看着王承恩,有些欣喜的说道:“许心素他到京城了。这次他在台北干的不错啊,不仅把西班牙人在台湾的势力彻底打垮了,还把台北的原住民首领也带到京城来了。

  我看也不用再挑什么时间了,这天色看着也要到黄昏了。你让光禄寺准备赐宴,我们悄悄的去见见他。朕是很想听听整个战事的经过,还有西班牙人同荷兰人在战争中的举措…”

  不到一天的功夫,明军在大同关外野战击败林丹汗十万大军的消息,便正式由朝廷发布了出来。而几乎在同时,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

  英国公府的后宅内,本带英国公张维贤,正倚着临池小筑的窗阑上。

  他一手拿着一个雨过天青色的瓷罐,一手从罐内不时的捏出一些米粒,轻轻的搓入窗阑下方的池内。

  随着他的动作,下方池水中数十条身体赤红如火,毫无杂色的锦鲤,便聚集了过来,把这安静的池水顶出了层层的涟漪。

  张维贤注视着这些灵动的鱼儿许久,才放下了瓷器罐子,站直了身体。他看着站在一边,向他禀报这个消息的张之极一眼,叹了口气说道。

  “这场胜利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我家来说,则是未必。

  当初陛下坚持要派兵出战的时候,京中各家勋贵都认为敌众我寡,此行必然是凶多吉少,因此人人推诿不愿前去。

  现在人家豁出性命打赢了,你们又想撺掇老夫向陛下求情,分润一些功劳给各家子弟。你觉得陛下会同意吗?”

  虽然张维贤的语气平淡,但是对一向积威甚深的张之极来说,却依然有着极大的压迫力。

  不过想到这件事背后的利益,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道:“父亲,不是孩儿不晓得事理。

  但是我等勋贵之家毕竟是以军功为本,如今虽然子弟不孝,上不得战场,但是对于陛下之忠心,那可是绝无二话的。

  如今陛下整顿京营边军,又在京中自建新军,不许各家插手总参谋部。长此以往,我等在陛下眼中还有何用?

  虽说陛下待我英国公府与别家不同,但是一个好汉尚需三个帮手。若是京中只剩下我英国公府,今后我们还能不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呢?”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