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大学之道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劳动和劳动者,却成了习以为常的惯例。

  于是在京城便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宫内开办的各家工坊,急需各种有一定文化能力的职员,但是一直招募不到多少人手。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贫寒士人宁可守着一个生员的名头在家混日子,也绝不愿意接受工坊的聘请,成为一名普通的工坊工人。

  把乡村私塾改成皇帝提议建立的普通小学,最大的阻碍无疑来源于各地的学政和地方官,他们并不愿意让普通的大明百姓学习文化,仅仅是为了作工经商,从而玷污了读书人这个名头,混淆了四民的阶层划分。

  虽然崇祯已经几次在内阁上提出,要整顿这些地方官员对朝廷政策的敷衍,严重的话干脆开革职务,提拔对朝廷命令完成不错的官员。

  只不过皇帝的这个提议一直被内阁及六部官员们反对,所以迟迟不能通过。官员们其实想的很简单,就现在来看,虽然地方和朝廷之间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还没有激化到挑起革职大战的程度。

  不管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些河南士子的到来,他们对于许显纯、杨所修两人的控诉,倒是给了皇帝一个整顿官风的借口。

  钱谦益虽然明白了这点,但是个性一向懦弱的他,并没有当面反对崇祯的提议,只是有些不安的答应了皇帝的主张。

  朱由检随即又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从今天这件事上,我们也要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这天下百姓有了怨气总是想要找个讲理的的地方,朕身为大明天子总不能对此置之不理。

  你替朕告诉御前秘书处,在五军都督府附近找一所官邸设立信访局,用来接待上京诉冤的百姓,当然也接受百姓诉冤的信件。对于一般问题,御前秘书处可以转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毕竟重要的问题,就摘录下来交给朕亲自批阅。”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很快的答应了下来。朱由检这才转头看向河南士子的一方再次说道:“你们不计辛劳的跑到京城来诉冤,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安稳,朕今天要先谢谢你们。”

  听到崇祯的感谢,一干河南士子也不敢怠慢,赶紧起身对着皇帝行礼回拜。朱由检安抚他们再次坐下之后,便继续说道:“朕很希望能够同你们一个个进行交谈,听听你们在地方上看到的事实。

  不过你们有这么多人,如果一个个的对朕进行汇报,恐怕讲到晚上去也讲不完了。这样,王承恩,你让御前秘书处、宫内派出人手,带着这些河南士子们找个地方,一对一的把他们想要对朕说的话都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朕看。”

  李信脸色微变,郑廉则还沉浸在刚刚被皇帝训斥的不安状态中,因此之前的事情,他们都无法对崇祯的提议进行反对。

  眼看这些河南士子就要被王承恩请出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