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0章 陆军医院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病人,这要是加重了病情,最后算谁的?”

  朱由检说完之后,便不再理会这位医院院长,他向前走到了病床前,开始同这几位伤员一一交谈了起来。

  崇祯一连巡视了几个病房,发觉躺在这些病房内的伤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颇有些纳闷的询问了身边的院长。

  这位院长便向他解释了几句,虽然新开始的医学院提出了,细菌感染、失血过多等战场伤兵死亡率高企的原因。

  但是前线的野战医院能做的急救措施也非常有限,因为人体的血型和输血器具都没有研制出来,而对于细菌感染现在也没有找到特效药。

  因此前线医院能做的,也就是清洗伤口,对棉布绷带勤换洗,并做好伤兵营的卫生工作。老实说,除了截肢等手术之外,前线医院能做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医疗,而是护理伤员的工作。

  在以往,辽东战场上受伤士兵的死亡率几乎高达90%以上,因为明军的战场医护从来就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完全是看各支军队主将的个人重视程度。

  在辽东战场上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溃败时,虽然明军的战场医护很烂,但起码还是有这个编制。但是随着成建制的辽东军被建奴击败后,辽东军中的战场医护就基本上消失了。

  对于军队的主将来说,花费大力气收容救治伤兵实在是不划算。这些伤兵有很大一部分,就算康复了也只是一个残废,不仅上不了战场,还要花一笔钱养着他们。

  而关外到处都是难民,重新招募一群新兵也花不上几个钱,因此明军越来越不重视对于战场上的伤兵医疗救助工作了。

  这样的后果便造成了,军中的老兵虽然作战不甚勇敢,但是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能力却是远超新兵。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辽东的军队中,大明九边的其他明军风气也莫不如此。

  在丰川草原上同蒙古察哈尔部的一仗,明军军中受到重伤的士兵,自然便是以没怎么上过战场的新兵为主了。

  至于那些老兵大都只受了些皮肉伤,在前线野战医院的护理下,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而能够送回北京的伤员,自然大多是重伤员,因此以年轻的新兵为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由检听完后面色凝重,他走了几步后再次对着身边的院长问道:“那么这次战场上,我们受伤的伤员无法救活的占了多少比例?”

  这位李院长低头想了想,才回道:“大约是25%,陛下。不过和以前相比,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每4名伤员便有一名伤员无法救活,这么高的死亡率有些让朱由检无法接受。

  对他来说,每一名愿意用生命保卫大明的战士,都是他最可宝贵的财富。当这些战士都凋零了,难道他还能指望那些勋贵和缙绅来保卫大明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让前线野战医院的医生们,对这场战争中的伤员救治工作做一个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把行之有效的措施保留下去。另外招募一批女子作为护士,女人照料病人会更为细心,也能缓解伤员们的紧张情绪。”朱由检对着身边的院长吩咐道。

  陪着崇祯探望医院的孙承宗听后,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但是看了看病房内的伤员们,他终于还是没有说什么。

  倒是那位李院长有些犹豫不决,向崇祯委婉的提出了,招收女子作为护士,是不是会招来非议。他的担心,被崇祯一口否定了。

  巡视到一半的时候,一名失去了双腿的年轻士兵,怯生生的向崇祯提出了一个请求:“陛下,我伤好之后还能再回部队吗?要是回不了也没关系,但是能不能别把我丢去荣养院,听说进了荣养院的都是废人,我,我不是废人。”

  面前这名面容稚嫩,年纪才十八、九岁的士兵,就像抓着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充满期待的看着自己的眼神。朱由检突然感到心头被刺了下,喉咙哽咽,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