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0章 安德烈的担忧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大约是某个商人从欧洲带来的货物。

  他们跟着这位书局职员穿过了几个书架,便走进了另外一件较小的房间内。同样是双排相对的书架,中间留出了走人的通道,不过这里的书架几乎比外间要少了一半。

  领路的店员在第三排书架前停了下来,他指着书架中间一排书籍说道:“两位客人你们慢慢看,外文书都放在这里了。”

  安德烈向店员道了谢之后,便走到了书架面前,取出了书籍翻看了起来。当他拿到手时,才发觉不对,这些并不是从欧洲贩运过来的书籍。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书籍名称,《中文和拉丁语互译词典》,整本书并不厚,只有260页左右,但是闻着上面的墨香味,也知道这是一本新书。

  安德烈先是愕然,借着便抬头向着书架上望去,他细细数了数,这一排大约只有17本书,但是没有一本是欧洲运来的书籍。

  他好奇的翻了翻手中书页的内容,发觉里面的拉丁文词语并不是什么胡编乱造的货色,起码写作这本词典的人,有很深厚的拉丁文素养,至少比他强多了。

  詹姆斯一世在世时,一反前几任英王对于教育事业的疏忽,大力扶持推动英国的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

  而伟大的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用英语创作的戏剧和诗歌,充满了优美的文字意境。这使得英国人开始正视自己国家的文字语言,在大学中开始推动用英语教学,而拉丁文则成为了科学研究使用的工具性文字,不再是英国上流贵族所使用的日常用语。

  安德烈虽然会读写拉丁文,但是他不觉得自己能够这么贴切的使用拉丁文,为中文词句进行注释。他重新返回了封面,赫然看到作者的名字是尼古拉·特里戈,这显然是一位欧洲人。

  安德烈把手中的书籍放到一边,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了全数的翻阅。书架上的17本书中,还有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法语对中文的词典,此外才是几本很薄的双语书籍,显然是用来进一步学习这些欧洲语言的。

  尼古拉·特里戈的名字在大半数书籍上出现了,安德烈想了想,便挑出了一本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这是一本近300页的书籍,采用的是拉丁文和中文双语刊印。

  他拿着这两本书同李伯安走去出入口的柜台前付款时,装作不经意的问道:“这位尼古拉·特里戈先生是什么人啊?”

  店员低着头给他包装书籍,头也不抬的回道:“是一位西洋和尚,也是大明皇家科学院的一位院士,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金尼阁…”

  虽然从店员的口中打听到了尼古拉·特里戈的身份,但是安德烈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金尼阁是耶稣会的修士,同他这位清教徒根本搭不上什么关系。估计对方不在明国皇帝面前说英国的坏话,就已经不错了。

  从书局出来,微微有些失落的安德烈,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他忽然心情又变得舒畅了起来。他这次前来中国,不仅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贸易关系,还为公司签订了一份每年100万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最重要的是,中国皇帝还允许他们在天津设立一个商馆,并在北京派驻代表以作为双方的沟通。当然对他自己而言,同中国皇帝指派的商人一起开办苏门答腊岛采油公司,也是一个不错的期待。

  不过安德烈还是希望能够同中国皇帝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从而能够保护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毕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以北的力量实在是太弱了,这个地区不论哪个竞争对手都比英国人更为强大。他很担忧,英国所获得的通商利益,会如同安汶岛上的英国商馆一样,再次被欧洲其他殖民者所打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