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1章 蒙古人的烦恼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耕种,收取赋税就能过上好日子。显然是无法再习惯于亲自拿起马鞭在草原上放牧的生活了。这些贵族的不满情绪,将会在今后彻底埋葬他的权力和地位。

  在这种状况之下,为土默特部族,为他自己寻找一个出路,就成了当务之急。成立畜牧公司也好,接受朝廷的官职也好,都是卜石兔增加自己的生存资本,好让朝廷对他更重视一些,多支持他一些,不要让自己沦落到最为悲惨的结局中去。

  有着顺义王的带头,不管是接受朝廷委任的官职,还是各旗同四海商行合作成立畜牧公司,都开始走上了正规。而有了这个畜牧公司的存在,各旗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向中央银行贷了款。

  这些蒙古首领显然不在意12%的年利率有多高,他们只关心有多少钱能落在自己手中。中央银行衡量评估了风险之后,一共放贷出了80万元的款子。

  虽然不少蒙古首领不太喜欢银行给的红票子,但是当这些红票子能够从四海商行中购买到他们需要的货物后,他们便不在意银行给自己的贷款是纸币还是银两这回事了。

  当这些蒙古首领开春后返回草原时,起码有一半多的贷款已经花在京城内,其中有十分之一是用于他们自己个人的消费。显然这些蒙古首领们,还没有学会把个人财产同部族财产分开的习惯。

  负责打理内蒙畜牧公司的商人对此有些担忧,但是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官吏却很乐意见到这种现象。现在这些部落首领以为这贷款是白捡的,但是一旦畜牧公司开始运转起来,当那些牧民们被纳入到大明的经济圈后,他们这种行为就变成了贪污公款了,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把柄。

  而对于右翼蒙古各部大部分首领的欣然接受,代表林丹汗而来的察哈尔使者贵英恰却陷入了头疼之中。虽然察哈尔部小输了一场,但是并没有损及察哈尔部的根本。

  真正重要的是,从辽河套迁移到河套平原之后,林丹汗需要大量的物资去安抚那些被强制迁移而来的附庸部族,和被征服的部族。

  没有了这些部族对于察哈尔部的支持,察哈尔部就不可能在河套平原上扎下根来。这就好比一棵大树移植之后,就必须大量的灌输肥料和养分,才能让迁移来的树木同土壤结合在一起,而不至于因为水土不合而干枯一样。

  但是察哈尔部手中没有明国商人需要的金银,如果用牲畜当做支付手段,这么大数量的牲畜除了官方正式开市外,不是几个走私商人能够吃的下的。而且走私商人也无法满足察哈尔部需要的海量物资。

  但是,明国朝廷虽然同意开市,却不愿意提高市赏,这使得贵英恰有些为难。更让他觉得不舒服的是,明国要求察哈尔部接受纸币进行交易,今后连市赏也以纸币进行结算。

  虽然明国官员保证,这些纸币可以购买到他们需要的物资,但是贵英恰却很担忧,一旦察哈尔同明国交恶,这些纸币岂不是变成了废纸?毕竟银两可以在任何地方流通,但是纸币却只能同明国进行交易。

  此外,明人虽然拒绝了提高市赏的额度,但是却愿意向林丹汗给予一笔35万元的贷款,条件是将原本归化城附近的耕地租借给明人的农垦公司,并要求林丹汗保证这些农垦公司的安全。

  贵英恰从心里上并不想答应明人的这些条件,但是一名明国的官员却给他送来了一份契约,约定了四海商行每年从他手中购买10万头牛羊,价格比照市价贵一成。这一成的价格,显然是对他的贿赂,贵英恰也正是为此烦闷不已。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