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 京城舆论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在河南便成了流民。这么庞大的流民队伍如果朝廷没有办法安置他们,恐怕河南就要糜烂了。

  有几个比较激进的学生甚至上书建议,应当把粮食管制政策再延续一年,并加强粮食搜集的力度。

  这些学生的见闻被一一登在了大明时报上,年前还对那些上京申诉的河南士子抱有同情的京城百姓,顿时被这些刊登出来的见闻给转变了态度。

  他们之前对河南士子有多同情,那么现在便对这些士子有多鄙视,特别是大明时报在刊登这些见闻的时候,还不时的刊登了几份这些上京士子家族在当地的恶行。

  年前平淡下去的,对于河南事件的舆论,很快便再次发酵了起来。不过这次舆论不再是抱有对河南士绅的同情态度,而是带着讥讽和鄙夷。

  显然在河南士子同京城的大学生之间,京城百姓更倾向于相信算是自己人的燕京大学学生们。这样的局势,显然对于河南士绅不利起来了。

  就连袁可立这位一向深受士林敬重的士大夫,也开始在舆论中渐渐加上了不好的风评。被一些人在私下议论成了,同鱼肉乡里的恶劣缙绅狼狈为奸的伪君子了。

  被皇帝安顿在京城,安稳的度过了新年的河南士子们,忽然发觉自己成了京城百姓议论的对象,顿时开始变得不安了起来。虽然他们有心为自己辩解,但是以个人的声音显然是无法同有组织的舆论体系相抗衡的。

  更何况,这些文章并不仅仅刊登在大明时报上,还有遍及京城茶楼的说书人每日的反复宣传,很快这些河南士子便放弃了辩解。他们不是纷纷闭门不出,便是聚集在袁可立等河南籍官员的府上,想要求个主意。

  在京城舆论还在关注着河南事务的时候,在十王府的股票交易所内,一场秘密的招标会议也结束了。

  鲁南、苏北地区20个单位,200万亩土地30年的出租权招募,在这次招标会议上全部完成了。

  这场招标会议的结果,远比崇祯预想的更好。京城勋贵取走了6个单位,福王、瑞王、山东的两位王爷,开封的周王和宗室,各投中了1个单位,四海商行同内府各占了两个单位,山东本地商人占了一个单位,还有三个单位则被山西、徽州及江南商人分走了。

  招标会投标前,30位投标者已经在中央银行开设的户头各自存入了10万元,10名未中标者退还存金外,20名中标者存入的10万元则直接转为土地租金。

  虽说每个单位已经规定为30万租金,50万押金。但是此前对于土地内部的水渠和道路建设等投入却没有规定,因此此次招投标的标的物,便是对于每单位土地内的水利和道路建设投入。

  最终每个单位的中标数目是20-30万之间,这些资金将会统一交由新成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