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8章 疑惑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日都要听从营官的命令上工,或是修缮营中道路、水渠和其他建筑,或是修建新的营房以安置后来者。

  而营中的老者负责照顾幼儿,妇人则做些织补工作以补贴家用,半大小子则被拢在了一起,建立学堂进行管束。这些措施执行下去之后,京城中的流言蜚语才开始慢慢消停下来,物价也有了回落的趋势。

  不过这个时候,黄台吉已经把他在洪山口说的那番话写成了文字,然后让人四处传播,甚至于还让一名投降后金的明国小吏,亲自带着一份兴师问罪的书信送到了蓟州城,企图借此打消明人对于后金入侵的抵抗意愿。

  在崇祯看来,黄台吉这种掩耳盗铃,倒打一耙的言论,不过是为了出师有名罢了。只要是有些见识的人,岂能看不出后金的狼子野心,这其实就是老奴以七大恨起兵的翻版而已。

  但是社会调查局从民间搜集来的消息,却让他惊讶的发觉,大明的百姓还真有吃黄台吉这一套的。自大明开国以来,天子修德,怀柔远夷,厚往薄来的固边安邦之策已经深入人心了。当然这也不是大明独有的国策,隋唐时代这个论调已经开始盛行了。

  究其根本,还是边疆太穷,财富都出自于中国。位于穷乡僻壤的少数民族穷的只剩下一条命了,他们想要入侵中国,无非就是眼热于中国的财富。打赢了可以进入中原抢掠一笔,打输了也不过是向中国皇帝臣服,说不定每年还能得些赏赐。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那些少数民族所在的穷乡僻壤实在是没什么好打的,就算是打赢了这些少数民族,这些苦寒之地也没什么出产,每年收缴的税收大概还不够驻军的军费。如果是好地方,那早就被纳入到中国之内,也没有少数民族什么事了。

  而要是打输了,除了中国生民涂炭之外,说不定还要来一场改朝换代的大变革。因此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拿出一些钱财来赏赐给他们,让这些少数民族乖乖的替中国守卫四方边境,才是最为划算的一件事。

  顺义王俺答汗统一漠南蒙古,手中握有的兵力远过于努尔哈赤,大明的官员也不过就花费了一年3、40万两的市赏,就安抚住了这位蒙古大汗,给大明西北带来了五六十年的和平。但是同努尔哈赤打了近十年的战,不仅丢失了辽东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大明辽东边镇几乎全军覆没,每年花费的额外军费,就高达近千万两了。

  如果不是努尔哈赤在辽东占据了大片土地,又屠戮了大批辽东军民,使得大明朝廷无法低头,同后金议和的声音早就充斥朝堂了。不过即便是如此,在崇祯登基之前,南方的百姓已经对辽东发生的战争感到厌烦了,抵制和偷逃辽饷的举动,在南方可谓比比皆是。

  这也是崇祯登基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