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46章 围城战事十三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思,拖到多尔衮兄弟成年,能够亲领两白旗为止。

  因此莽古尔泰在观察了两座明军堡寨的地形之后,便打算把兵力集中于攻打北面的堡寨,用少许兵力牵制南面堡寨,先夺取北面堡寨,破除了两个堡寨互为犄角的防御态势,剩下的南面堡寨也就不难攻破了。

  但是两白旗的将领却认为,左路军加上新编的六队新附汉军,兵力已经超过了1万4千人。而明人的堡寨周长不过里许,驻扎的兵力不会超过2千,左路军展开队形攻击,正面也不过就是放上千人左右,完全用不上左路军的大多数人马,因此没必要分什么主次。

  两白旗将领们的意见就是,把左路军一分为二,新附汉军在前冲锋,八旗兵在后督战,加上有三屯营缴获的大炮,两座堡寨必然一攻就破,然后便可以对堡寨后面遮蔽的民居进行清理,防止明人按照其他城厢的模式构筑街垒。

  两白旗上下一心的要求,和左路军挟刚刚攻下三屯营城而带有的那股锐气,使得莽古尔泰作出了让步,同意按照两白旗将领提出的同时攻击两座明军堡寨的主张。

  十一月八日中午,左路军分成两队,安排好了作战序列之后,便下令投降明军的炮手先行开炮射击明人堡寨。

  这些佛朗机炮都没有炮耳,以往只能架在城头或是专用的偏厢车上进行发射。仰赖于总参谋部对于火炮正规化的训练,这些旧式的佛朗机炮,也被设计了专用的炮架,可以在城头和野外进行活动。

  不过这些炮架在三屯营守城时并没有发挥出多少效用,现在反倒是让明军自己的堡寨先享受了这些新式炮架的作用。

  由于左路军缴获的佛朗机炮被黄台吉要走了一半,所以剩下的十多具佛朗机炮都被莽古尔泰放在了北侧棱堡前的阵地上。他便是打算集中使用这些火炮,希望能够在这些低矮的城墙上打出一条通道来,以方便自己的部下进行攻击。

  站在北侧棱堡之内的炮兵指挥官黄奇,一直盯着这些佛朗机炮发射的铅弹,看着它们慢悠悠的掠过天空,最后落在棱堡的外墙上,只是留下了一个白印,然后滚入了壕沟当中。

  这十多枚弹丸几乎没有对棱堡外墙造成任何伤害,毕竟这些外墙大多是以木桩裹以厚厚的黄土,不像砖石一样会被击碎,从而遭到破坏。

  虽然黄奇在军校中学过这些知识,也曾经亲自放炮试验过,但是他还是第一次在实战中看到这一幕。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对自己所处的这处棱堡有了一些信心。

  明军的这两座棱堡都是仿照传教士带来的意大利式样的星形要塞,成五边形。五个角部都设置了加大的三角堡,堡寨外面是一条同城墙平行的,宽12米,深约2米七八的无水壕沟。

  壕沟靠外围是一道60度的陡坡,而靠城墙一方则是一道80度左右的陡坡。壕沟上方还有一道一米五高,一米多宽的土墙,使得进攻方冲到壕沟底部后,所面临的是一道超出4米高的障碍。

  而这道土墙后方又是一道30度向上的缓坡,大约有10米左右,这才抵达了棱堡的第一道外墙。这道外墙大约高度为3米,宽度为15米,是以木桩加上黄土垒就。

  这道防线之后,便是一个四方形的内堡城墙,这道3米多高的城墙以铁条水泥构筑而成。城墙内部是夯实了的黄土,墙宽约22米。

  这种西式棱堡不是依靠传统的正面接触战和城墙高度抵挡敌军的进攻,而是通过上下左右的交叉火力,以高效杀伤进攻者来挫败敌军进攻的。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