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6章 皇上驾崩了!_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底是否真实,又是否虚构,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因为中书省的裁撤,必然要有一颗炸弹引爆,如此才能光明正常,名正言顺的动手。

  在中书省被裁撤,皇权得以集中的大背景下,一个臣子到底是否有叛乱之心,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就好像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元廷倒覆的大势之下,那元廷有没有出像脱脱帖木儿以及王保保这样的名臣名将名相,压根没有任何的意义。

  如果换一个时代,是成吉思汗的年代,这两个人必然会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可惜。

  这就是大势。

  而何为封建王朝之大势?

  其实就两个字,人心!

  就好像天下苦元苛政久矣,此便是天下人心,乃大势之所显。

  大势之下,明朝顺势而起。

  可裁撤中书省中,何为大势,天下苦淮西勋贵久矣。

  天下士子无晋升之途。

  各地受淮西勋贵欺压。

  加上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此亘古不变之大势。

  一夜之间。

  明廷当中以胡惟庸为首的庞然大物,顷刻倒覆。

  若非如此种种,一个深居皇宫,无三头六臂,亦无分身之术的帝王,又何以掌控天下?

  做到这一切的背后力量,是什么?

  借的正是天下大势之力。

  试想,任何一个游离于淮西勋贵势力之外的士族,在看到这种状况下,哪个不会加一把劲儿?

  都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可这朝廷之上的淮西勋贵,几乎等同于封死了天下士子之路。

  而伴随着朱瞻基不断的查阅和思考这些历年的奏折,他在其中学到了不少,也仿佛正在跨越时代一般,体会着自己那个未曾蒙面过的太爷爷。

  所以,渐渐的,朱瞻基对于每日查看奏折这件事,非但再没有半点的抗拒之心,更是喜欢上了这个过程。

  不仅仅只是这些,伴随着他阅读的习惯被培养起来。

  很多这个时代的经典书籍,都开始主动的尝试翻阅起来。

  这个过程开头是最难的。

  可慢慢当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那种不被外人所晓得快乐后,这件事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件让人难以抗拒的任务了。

  而在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后,他曾经那颗为世俗而浮躁的心,也渐渐沉了下来。

  开始慢慢的在阅读当中试着理解一切。

  理解一个朝廷的意义,理解一个国家的意义,理解整个华夏演变进程中,每一个时代百姓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不管是那些圣人的经义,还是朝廷的法度,军队中的军规。

  其实仔细去看,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存在,任何一个生命,其生活下来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开两个字,生存!

  猴子从树上走下来是为了生存,小规模族群的形成是为了生存,部落的形成也是为了生存。

  大部落、族群、城邦、国家

  都是因为生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