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_大乘了心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半身要完全放松。所以打完以后,你不但是佛号念得很清楚,身体也容易健康,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把所缘境放在地上,使令内心下沉下来。

  第二个,所缘形象清楚分明。你不管是拜佛,不管是经行,不管是打坐,我们的身体的动作改变了,因为调身,你不能老是坐、也不能老是站,但是你心中的所缘都没有变,都是一句佛号。这你心中的归依境,你唯一的归依境,你要告诉你自己,你在的时候,你离开了佛号你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你整个身业,口业称叹,意业观想,都是以佛号为所缘境。

  第三个,宁可少念,不可草率。这句话太重要了,这句话是弘一大师讲的,弘一大师说,念佛人,最容易贪多,是个大病。其实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十念佛号,但是你平常的时候佛号念得乱七八糟,含糊笼统,你的时候也是含糊笼统。所以你一定是要求专注,每一句佛号很专注。

  第四,先依计数,再求。好,我们刚开始啊,你这个止静,你要念三片或者五片。我们一般在我们佛学院,念这个五遍是一二三四五点,你要念到第三点打,你不知道念到哪里的时候,这一遍就重念、重算了,从头开始算。所以你刚开始要有一定的目标,你念三片、五片,慢慢地增加、慢慢地增加。

  总之的重点只有一句话,重质不重量,重点在那个念力,而不是在数目。

  这个一心不乱,我们解释一下。一心容易,不乱难。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你说,两件事,打得念头死,建立弥陀佛。刚开始先建立弥陀佛,先把佛号建起来。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把佛号建立起来,在心中慢慢地运作,建立一个佛号的力量。但是我们心中,原有住在心中有很多妄想。很多人念佛他不调伏,这是错误的。邪正不两立,你不调伏它,妄想就调伏你了。所以憨山大师把念门的人,他划出一个最低标准,他说念佛人往生有把握的最低标准,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现行烦恼。我们的烦恼很多,有的烦恼是在种子位,在睡眠状态,你有烦恼,不表现出来,那你不要管它,种子位的不要管。就是我今天看到某一个人事起烦恼,这个时候,把你的法宝现出来,一二三四,数到三四,看看你的佛号能不能调伏它。你的佛号没办法调伏它,那就麻烦了,这件事就麻烦了。就是说你的心中佛号不是最大的力量,有比它更大的力量,那临命终就靠不住了。我们不要求断烦恼,但是念佛一定要调伏烦恼,折服现行烦恼。你不要断,要断不容易。就是说你心中可以有烦恼,但是你必须有调伏它的力量。临终的时候你很多妄想现前,但是你佛号现前的时候,这些力量都被你压住了,佛号是最大的力量,就可以了。不能说没有烦恼,一定有烦恼,但是你佛号是最大的力量,强者先牵。如果你心中的佛号它不是最大的力量,有其它的烦恼比它大,那这件事情就比较麻烦。

  在憨山大师的《念佛法要》说,很多念佛人犯一个毛病,他念佛的时候很专注,从佛堂出来的时候打妄想的时候也很专注。那到临终的时候,佛只听念,妄想只听长,它这两个从来是相安无事的,你念你的佛,我打我的妄想,到临终的时候两个同时现前。妄想是熟境界,无始劫来熏习所成,佛号是今生所成,叫生境界,结果妄想把佛号吃掉了,失败了。你好不容易创立的归依境,你相信可以往生,你也发愿一定要往生,但临终的时候心随妄转,被妄想牵走了,在趋向于所归境的时候,中间被贼抓走了。你对贼太包容,你太纵容他了。所以,虽然是带业往生,但是憨山大师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底线,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折服它。所以这个不乱,你建立一个一心的佛号,你这个佛号要不为烦恼所乱,换句话说你能够调伏烦恼。所以这个不乱是很重要的,不为烦恼所乱,所以你在用功的时候,你不要管说你念多少,重点是你能够调伏烦恼,你就有把握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