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2章 真理的项链(科普向,不喜可跳订)_科技巫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还是无法达到内爆式原子弹设计要求。

  按照内爆式原子弹的设计要求,必须让球面压力变成平面压力,用平面去挤压金属铀构件,这样才能把金属铀构件挤压的足够紧密,才能达到更高的超临界状态,更大数量的利用来之不易的核原料。

  可是,一个球面怎么变成平面?

  炸药可不会听话,不会外人说怎么传播就怎么传播,它只会忠实的按照物理规则去释放威力。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只要是在经典力学框架下不考虑空间的扭曲,那么按照最短路径定律,从一个点向着四周传递威力,最终形成的就是一个球面。

  永远都是一个球。

  球!

  为了解决这个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复合炸药块。

  对,复合炸药块。

  复合炸药块,顾名思义,是用多种不同的炸药组成。

  众所共知,炸药的种类不同,爆速不同,那么完全可以这么设计炸药块:中间是低速炸药,外面是中速炸药、最外面是高速炸药。

  当炸药引爆时,低速炸药会传播的慢,中速炸药其次,高速炸药很快。这样本来是球形扩散的压力面,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凹陷,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就形成了平面。

  实际操作的话,还可以进行一定的优化。

  比如只需要两种不同爆速的炸药,在每个爆炸分区,调整低速炸药和高速炸药的比例,便能控制炸药传播速度。

  举一个例子:比如高速炸药的爆速是3,低速炸药的爆速是1。在中间炸药分区,制作一个炸药柱,上部三分之一填充低速炸药,下部三分之二填充高速炸药,这样整个炸药柱的速度,就会平衡成2。

  而外围炸药分区,制作的炸药柱,可以上部六分之一填充低速炸药,下部六分之五填充低速炸药,这样整个炸药柱的速度会平衡成左右,和中心炸药分区形成差别,最后产生压力平面。

  李察现在做的,就是用不同的炸药、调整不同的配比,来测试那些炸药种类最稳定,那些炸药比值能达到要求。

  李察站在法术研究场,从空间铁指环中取出一个个炸药柱,围绕着一个拳头大小的测试靶子开始认真的排列。

  排列完成,果断引爆。

  “轰轰轰!”

  法术试验场中,爆炸声不断响起,李察持续的测试着。

  不得不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核武器引爆炸药数值,需要很繁琐的测试。而且,每一次测试都要求不能有丝毫的误差。

  因为在炸药的高爆速下,每一个误差都会千百倍的放大,导致功亏一篑。

  好在,有着数学的指导,能提前排除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错误选项,只需要对计算正确的那些进行反复测试、找到最优解就行了。

  “轰轰轰!”

  时间不断流逝。

  ……

  转眼,又是三天过去。

  三天的时间,李察在法术试验场进行了几十次、上百次的爆炸测试,终于解决了起爆炸药的问题,确定了什么样的复合起爆炸药最合适,并制作出来足够多的数量来。

  换句话说,三天的时间,向着核武器完全制造成功推进了一大步。

  ……

  注1:关于炸药爆速的知识,详情参照本书第386章“五唑阴离子盐”。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