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六十二章 封官和科举制_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副将,暂留长安待命。”

  “认命张辽为安东将军,纪灵、张勋二人为偏将军,暂时负责南阳方面防务。”

  “认命徐庶为襄阳太守,暂时负责荆州一应政务,霍峻为伏波将军,甘宁为厉锋将军,蔡瑁为偏将军,此三人暂时负责襄阳方面防务。”

  “认命庞德为安北将军,黄忠为荡寇将军,魏延为讨寇将军,文聘为灭寇将军,暂留长安待命。”

  待吕布一口气将所有人的认命都念完后,堂下众文武纷纷朝着吕布拜倒在地。

  “谢丞相!”

  吕布一抬右手,待众人都起身后,吕布看着贾诩道:“眼下空缺实在太多,单单指靠招贤令和举荐远远不够,本相想着,我们的招贤的方式也得改改了。”

  贾诩微微一愣,在他认为,之前那道招贤唯才的招贤令已经够惊世骇俗了,主公还想搞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身为老油条的他,也没准备给吕布添堵,贾诩连忙上前拱手道:“请主公明示,这招贤的方式改如何改?”

  吕布沉吟了片刻,随后笑着说道:“之前,招贤之事一直是由文和你在负责,然,现在政务越来越多,本相考虑到文和你可能忙不过来,而本相现在又急需用人,人才之事又不能不解决。”

  “所以,本相打算下一道诏令昭告天下,本相将在长安每年举办一次名为‘科举’的考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在这个时候前来参加,一经录取,待科举结束后便可到地方赴任,从最低的县官做起。”

  “而其中前十名,则由本相亲自出题,从中挑出三人,第一名本相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这三人则由本相亲自认命,余下之人皆与其他人一样,去地方赴任,从县官做起,文和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如此新颖的取才方式还真是闻所未闻,众人皆觉得可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出生世家的蒯良等文人轻皱眉头。

  以他们的眼光,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此选才之法一出,以后将会对世家产生多大的影响。

  自察举制以来,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

  汉时期对被举者年龄的限制,普遍偏高,这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此举无疑是对于青年才俊仕途的压抑。

  可以说,察举制度在汉代后期成为世族门阀获得政治特权的重要工具。

  而科举制度则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几乎所有士人都能报考,大大改变了世族门阀操纵朝政的局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不仅如此,最高统治者通过不断完美科举的各项制度,将“取士不问家世”作为科举考试宗旨。,

  可以说,吕布所提出的这个科举制度严重损害了世家的利益,然而蒯良等世家文人也只是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已,

  但也并没有出言反对,谁让现在确实是用人之时呢,谁让他们手上现在也确实没有可用之人可用推荐呢。

  如今,也只希望待人才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主公能取消这个什么科举选才制度吧。

  而贾诩和郭嘉两人则不这么认为,贾诩这个老狐狸显然已经察觉到吕布的用意了,暗道,主公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选才之法,看来是想要温水煮青蛙啊,再结合之前那道用人唯才的招贤令,主公这是早有预谋啊。

  想到这,贾诩意味深长的看了吕布一眼,也并没有出声反对,只是不禁感到吕布越来越深不可测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