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章 大明将步入机械的时代_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从刀耕火种,到后来我们运用工具,再到我们驯化牛来帮我耕地,这片土地能养活多少人?”

  “一头耕牛,一个犁,一天能够耕一到两亩地,耕牛的数量也会严重不足,养一头牛,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户能够承担得起的,这就是瓶颈。但如果我们有了拖拉机耕地呢?我之前说过,北京那边附近的州县,已经派驻了拖拉机帮农户们进行耕地,去年冬天开始,从一开始的一天三四十亩,到现在一天四五十亩,你们换算一下,效率是多少倍?“

  朱棣即位之后,便将北平更名为北京,他虽出生于南方,但他在北平二十多年,那里曾经是他的封藩之地,也是龙兴之地。

  “有的人肯定会说,北方的冬天冰封大地,怎么耕?那我告诉你们,拖拉机的输出力量是多大?你们可能难以想象,地被火烧一遍后,就算没有完全解封,耕牛犁不动,但不代表拖拉机就耕不动,这就是差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不知道你们理解了没有?”朱高燨笑道,“再举一个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我的纺织作坊看看,纺纱织布一体化的机械,比起你们传统的手摇式纺车和老式的织机要快多少,还有缝纫机,你们感兴趣的,去统计比较一下这个效率。”

  “所以,未来的社会,将来的大明,会步入一个机械的时代,我打算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变大家的衣食住行,之所以要成立一个特种车项目组,很快我就会让大家看到,修路,将不用人工,不占用老百姓的人力资源,主要用机器。”

  朱棣呆愣了,他原以为修一条铁路,会发动大量的徭役,谁知,他儿子说,要用机器来修路,用特种车!

  他无法想象,到底用什么样的特种车才能修路,但想到拖拉机,朱棣浑身的热血沸腾,双手都在颤抖,他急于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这一刻,又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学生王骥,愿纳税服役,只愿投在四皇子门下!”

  有了第二个,接着就有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等凑足了十二个,朱高燨抬手止住了,“到此为止,其余的不要了。你们十二人,尽快让家里将今年的粮赋缴纳完,将凭证给我,再到我这里来报到!”

  竟然只要十二人,那些稍微犹豫便错过了机会的人,此时懊恼不已。

  今日的竞聘会,因为朱高燨的打断,而没有定多少岗位,“科学技术”这个新名词,很快就将竞聘这件新鲜事给压下去了。

  回到了西宫,朱高燨开始着手他的新技术,一开始就建铁路,这是不太可能的事,牛嘛,先吹起来再说,他眼下准备先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辆自行车出来。

  自行车走乡间土路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出行就会方便很多。

  老百姓的钱,肯定是不容易挣,但江南一带,有钱人太多了,朱高燨决定,恰当的时候,还可以搞自行车赛事,来拉动销售。

  他要搅动这个世代,让这个时代的脉搏,跟着自己的韵律跳动。

  朱棣专门给儿子拨了一栋宅子,他意识到,儿子弄的这些事业,至关重要就是保密。

  他一面往北京派了锦衣卫过去,严防死守北京那边的军事科技,一面在儿子建立的大明帝国学院周围布上兵力,进出的人员都要搜身,防备泄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