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让谷王和方孝孺一起查明真相_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棣也是兄弟,属于中立。

  想到这里,朱棣道,“就由谷王和方孝孺一起查明真相!”

  方孝孺到了北京,他远远看到北京城周围,到处都是拖拉机在犁地,还有用拖拉机拉谷物的,他看到老百姓们从地里扯起一根一根的藤蔓,藤蔓下挂着或成人拳头般大小,或碗口大,或婴儿拳头大小的红色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老乡,你们这收的是什么?”方孝孺好奇地上前去问道。

  “您是外地来的吧?这是红薯啊,咱们这边家家户户都种。”

  “这红薯不挑地儿吗?怎么种在这荒地上?”

  “不挑,没稻谷小麦娇气,哪儿都能种,四皇子说这红薯啊,越是沙地种出来的越好吃呢。”

  “这……四皇子还会种地?”

  方孝孺的印象中,朱高燨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可不,这是四皇子从外国给咱们弄来的,是好东西呢。前些日子,还送来了些辣椒籽,明年,我们北平又有新作物种了。”

  这老农将红薯一个个摘下来,将一个不大不小的擦干净,在衣服上搓掉一层红皮,露出斑驳的白色的红薯肉,递给了方孝孺,“您尝尝,生吃和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都好吃,饱肚子!”

  方孝孺接了过来,试探着咬了一口,有点硬,也很脆,味道清甜,溢出白色的浆液,很好吃。

  方孝孺几口就将红薯给吃完了,问道,“这红薯,怎么个种法呢?”

  “好种,又不挑田地,就储藏的话有点麻烦,要埋在地窖。到了春上,就拿出来,埋在地里,等长出了藤蔓,就把这藤蔓剪下来,插到地里,好活。”

  “这一亩地,收不少吧?”

  “多着呢,就这地,一亩地收一两千斤不在话下。我这是入夏那季的藤子太多了,随便插了一些在这地,这地是旧年冬天用拖拉机垦出来的荒地。这算是今年白多收的粮食了,吃是吃不完了!”

  这老农边说,边摇摇头,朝田地那头走,那边一个中年人应当是这老农的儿子,道,“都跟您说了,实在不行,儿子就推个烤炭车,冬天去卖烤红薯,多的是人喜欢吃,肯定是丢不了。”

  方孝孺我那个城里走,正是黄昏时节,一群群人从作坊里出来,边走边大声笑着说话,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有人问着彼此的收入,其中有个妇人道,“我现在是月结,计件了,多做多有钱,一天能拿六十文钱了。”

  她说完,听到的人都羡慕不已,这妇人不由得腰背越发挺直了,脖子都扯直了,下巴都抬高了。

  方孝孺听得满脑子都是懵的,正好旁边有个卖蛋炒饭的,他肚子也饿了,和高巍一样,围着煤炉子看了一圈,要了一碗十二文钱,多加了一个鸡蛋的蛋炒饭,坐在旁边吃。

  “您这是什么灶?不用烧柴吗?”

  秋收过后,馄饨张又在大街上卖蛋炒饭了,这种问题,他一天要说上十来遍,一开始还很新鲜,现在,他懒得说了,“这是蜂窝煤炉子,咱北平,就用这个!”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