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军机处的人事变动_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睫的事。

  朱棣只是来找儿子,但来了不能白来,他并没有和道衍多说话,因为他和道衍的关系,自是比和寻常臣子要亲近多了,一直到现在,有什么为难的事,朱棣都习惯询问道衍。

  君臣之缘,非常深。

  朱棣将胡广,蒋用文,赵同文,陈济等人叫了来,一一垂询,又象征性地找了几个打字员、校对等人关怀了一下,便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为了奖励大家的勤奋和努力,这个月的月例发双倍,银子从他的内藏库里走。

  在众人的谢恩声中出来,朱高燨扶着他爹慢慢地走着,身后依然跟着两条尾巴,一个是杨士奇,一个是黄淮。

  等回到了奉天殿,杨士奇和黄淮准备告辞,他们的事务很多,有些君恩实在是承受不起,要不然两人今晚又要加班加点到子时之后。

  朱高燨抬了抬手,拦住了他二人,但转而对他爹道,“爹,儿子打算在应天府这边筹建一所大学,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手。”

  朱棣便知道,儿子是瞧中了其中一人,他斟酌道,“让杨士奇去帮你,黄淮暂时先留一留,朕打算再找几个人进来,黄淮先带一带,等都上手了,朕再派你去做别的事!”

  黄淮松了一口气,“臣领旨谢恩!”

  朱高燨问杨士奇,“你可有什么意见?”

  杨士奇素来都是很谨慎的人,他此时却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臣跟着殿下,说是给殿下跑腿,却能够跟着殿下学到很多知识,是臣的荣幸!”

  黄淮也是艳羡不已,但他们的命运都是握在皇上的手里,将来的路指向哪里,都是圣意。

  朱棣问道,“进什么人,你们心里可有数?”

  黄淮想了想,推荐了一个人,“皇上,臣举荐曾棨。”

  杨士奇也不可避免地要举荐一个人,他早有在物色这样的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提议道,“皇上,臣举荐金幼孜。“

  曾棨乃是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文思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因此,朱高燨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的确是个合适的人员,而朱高燨对他记忆尤其深刻的却不是这个,而是历史上野史的记载,与外国使臣拼酒,酒量无限。

  此时的曾棨还只是《永乐大典》的一个编纂。

  金幼孜是建文二年的进士,与曾棨一样出身江西,任翰林检讨,讲《春秋》。

  两人都是江西人,朱棣摸着下颌的胡须,有些犹豫,他略沉思,看向朱高燨,见儿子把玩着腰间的玉珮,并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不由得问道,“老四,你怎么看?”

  朱高燨抬眼看向他父亲,将此事琢磨了一下,便明白他爹想的是什么了。

  军机处里,同时进了两个江西籍的人。

  到了现在,满朝文武没有人不知道军机处是做什么的,而黄淮也是南方人,北方人会如何想?

  但大明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