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1章 自古名将乃天成_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瓦剌和鞑靼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便需要找个法子来治理。

  朱棣喊来了六部,军机处,让朱高燨也在一边旁听,“鞑靼和瓦剌,以后不能这么叫了,得想个名字,再就是,今后如何治理,如何发展?”

  后面才是重点,一个国家内的,不能说长城内的天天吃肉,长城外的连汤都没得喝。

  朱棣说了一段开场白,再说自己的主张,“鞑靼和瓦剌的人,所有的战士都不得留在本土,全部送到大明进行修路,若有不服从者,杀无赦!”

  虽然有些不忍心,但朱高燨也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否则会对大明人和军队造成威胁。

  “是!”张辅领旨。

  夏原吉问朱高燨,“殿下,那些逐水草而生的民族,他们养的都是牛和羊,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有吃的,有喝的?实现富裕?”

  朱高燨道,“有交易才能实现富裕,先把铁路修好,要是他们的牛羊肉能够很快就运到大明来,不说卖到所有的地方,仅仅只是卖到几个大城市里,也能拉动不少经济发展。”

  “所以,修铁路的事,是一定要尽快做!”朱棣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的事,“铁路的便利,你们肯定都已经体会到了,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多快,火车运行起来也非常稳定,载货量也很大。先把铁路修过去,那边的羊毛多,大明内部的物资多,进行交易,将来看能不能为那边寻找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总之,也要做到旱涝保收。“

  “还有云南,要把铁路往云南修,最好能够修到兰纳,阿瑜陀耶,让他们那些国家的人都帮着修铁路,但凡不愿意,朕来和他们谈!”朱棣豪气万丈。

  哪能真的让皇上亲自去谈呢,那边都有总督,将圣旨递给总督就可以了,这是军机处的事。

  “皇上,臣以为若是那些蒙古人愿意种地,也可以让他们进长城内种地,定居。”宋礼道,“幸好现在的地可以用机器来种,要不然,可真是种不完了。”

  朱高燨道,“老宋,你想多了,一个常年养马放养的人,你让他来种地,不是糟蹋田地吗?若是老百姓没有钱买设备,就暂时先租赁,象征性地收点油钱,主要是不能让地给闲着。“

  宋礼道,“地肯定没有闲着,若说种地的话,主要还是在犁地耙地上,现在都用拖拉机打田了,不管是水田还是旱田都用拖拉机打。拖拉机都下放到了县里,实在是忙不过来的,出个几文钱,就帮忙把田打了,这一点,四殿下放心。”

  不管是皇上还是四殿下,总是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提前就为老百姓考虑很多,他们这些具体办事的人就不能不警惕。

  好在,大明经过这么多年修生养息,人口一直在增长,老百姓手上一下子拿了很多地,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做事,积极性都很高,再加上生产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