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识杨政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赵构举头仰望着星空,不由得感叹一声:“脉脉相对,迢迢相会,金风玉露情珍贵;渺渺银河,恋恋鹊桥,两情长久青山翠;纤纤素手,盈盈柔情,佳期如梦今又醉。”

  没有赵有恭,也没有其他人跟随,赵构就像是脱了缰绳的风筝,随处走动。他才不会认认真真地看女子,看看有没有中意的,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故而他之前所言也不过是应付赵佶、韦氏的,就连借口赵构都想好了,所以心无旁骛的认真游玩。

  汴京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地行人,清一色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还有刚刚成婚不久的娘子,以及尚未婚娶的男子,就连娶妻的男子也来凑凑热闹,让窄小的街道变得更加拥挤,却没有半点抱怨,反而兴致勃勃。

  刚刚成婚不久的妇人尚未有孕,故而昨日便沐浴更衣祈求早生贵子;未曾婚配的女子则是祈福早日遇到如意郎君。今天便是七夕佳节,众多未曾婚配的女子都盛装打扮,参加这次盛会,众人都梦寐以求的想要遇到一位中意的夫君。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贩做的牛郎织女的泥人,就连灯笼上都贴着牛郎织女的纸张,还有卖糖葫芦、胭脂等物,最多的便是花灯,形状千奇百怪,唯一不变的便是依照生活中常见之物制成,如:西瓜、莲花、葫芦等形状。

  花灯原本是悼念亲人祭奠之用,不过在今日放的花灯乃是为了牛郎织女早日相见,带着浓浓的祝福之情,还有绵绵的情意。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名门望族的女子,或是平民百姓之女都会买一盏花灯放在护城河中,任由流水而去。

  女子放河灯是为了祈求如意郎君,男子放河灯是为了觅得妻子,赵构走到小贩面前,驻足停留片刻,小贩便吆喝赵构买一盏,祝他早日觅得意中人。赵构哭笑不得的买了一盏,花了比平时多了一倍的价钱,喃喃道:“不愧是生意人,果然精明!”

  赵构拿着花灯一时间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从未参与这样的活动,也不知道该如何,总不能将好好地花灯弃之一旁,或是随意丢弃,此乃有失礼仪,眼前的情况又不允许,无奈的苦笑一声:“真是自讨没趣!”

  “兄台,你不知道放花灯的路?”一位面冠如玉的男子,微笑的看着愣在原地的赵构,出声说道:“正好在下也去放花灯,不如兄台与我同行可好?”

  赵构无奈的点点头,那人又接着问道:“看兄弟年纪不小,又器宇不凡,不知何故为何尚未娶妻?”

  “……”赵构无话可说,只得沉默,那人也不介意,又自顾自的说道:“我因家境贫寒,母亲催的紧,又恐伤了母亲的心,只得前来觅得一位意中人,以我这样的身份也只有如此方能娶妻!”

  赵构好奇地问道:“娶妻与富贵贫贱有关?”

  “当然有关!”那人见赵构回话了,顿时来了精神,郑重其事的说道:“若是家境尚可,焉能不曾婚娶,就算未成家,家中自小定了亲事也是一样;家境贫寒之人岂有如此福气,焉有女子看中!”

  “言之有理!”赵构想起了后世亦是如此,不由得赞同的点点头。

  “敢问兄台名讳?”

  “赵卫国!”

  “忠君爱国,果然好名字!”那人情不自禁地说道,“在下杨政!”

  赵构喃喃自语:“杨政?”

  赵构用的是化名,并未使用真名。本姓不便,将构改为‘卫国’,其意便是‘保家卫国’。杨政道出自己的名讳,赵构听上去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在杨政看来认为赵构有些好奇。

  杨政尴尬地说道:“赵兄见笑了!杨某本名直夫,只是这名字觉得有些不好,自幼喜好读书,偏偏自幼习武,最后一气之下改为杨政,还望赵兄见谅!”

  赵构心知杨政误会了,不过他也没有解释,只是淡然一笑,只觉此人虽是习武之人却又知书达礼,不像是那种江湖莽夫或是嗜武成痴之人,又听闻他的名字来历不由得会心一笑,思忖道:“此人性子倒是耿直憨厚!”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