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一章 钱荒_宋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赵嫕怒道。

  小兔子吓了一跳:“公主,这不好吧,官家说只是来借来玩一下,这不是送回来了么。”

  “我说了不要,你给我哥送过去。你再告诉他,小凡做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

  小兔子不敢再说,抱着八音盒去了文德殿。

  “什么,更大的?”赵祯睁大了眼睛。

  小兔子吓得缩在一边:“是、公主是这么说的,那小公爷又做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

  赵祯眼红了,这混蛋,不是说一年才做出来么。若不是火药作坊那边传来信息,赵祯还真差点被他骗了。看着小兔子送过来的这个小八音盒,赵祯瞬间嫌弃了。

  “奴婢告退。”小兔子施了一礼,逃也似的退了。

  实际上石小凡确实带着狗腿子很快又造出一个更好看,更实用的八音盒。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口琴。

  这次防止赵祯夺人所好,石小凡用檀木和簧片做了六个口琴,带给赵嫕两个。

  石小凡送到会宁殿的时候,赵嫕喜笑颜开:“小凡,走,陪我去文德殿。”

  石小凡吓了一跳:“干嘛?”

  赵嫕很是开心:“拿给我哥看看,气气他。”

  “不、不要了吧。”石小凡有点孱。

  “哎呀走吧,你怕什么。我就是要我哥看看,这是什么?”赵嫕发现了那两个口琴。

  “这个?我跟你吹吹你听听。”口琴的声音比八音盒好听多了,石小凡教赵嫕吹音调律,很快赵嫕就爱不释手。

  文德殿,赵嫕抱着新制的八音盒笑吟吟的来了。石小凡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哥,你看!”赵嫕将这个超大号八音盒放在桌子上,相比之下以前那个小的更像个小儿玩具。

  实际上这就是个玩具,只是对这个时代来说太过新奇罢了。

  “这是,小凡做的?”赵祯看着这个超大号。

  赵嫕笑吟吟的点点头:“对啊,小凡给我做的,而且,只有这一个了,你休想让他再给你做。”

  赵嫕得意洋洋,石小凡却暗自擦了擦汗。他悄悄抬起头,看到了赵祯杀人的目光,慌忙又低下头。

  “嫕儿,你先回去吧,我找小凡有事要谈。”赵祯说道。

  赵嫕大怒:“你敢,你要是再欺负小凡我跟你没完!”

  惯的,惯坏了,赵祯一脸无奈:“朕找他真的有事,这盒子你拿回去,朕不要了。”

  赵嫕奇怪的看着他,一时没了主意,他不确定哥哥会不会找石小凡的麻烦。

  “不行,小凡还要陪我出去玩,他现在丁忧,你有什么国事找别人便是。”赵嫕插着腰。

  “你、你越来越胡闹,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赵祯不明白,以前的乖乖女怎么变成这样:“好好好,你留下别说话,朕和小凡有要事相商。”

  赵祯找石小凡还真有事,石小凡也感觉出来了:“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没钱了。”赵祯说道。

  石小凡一惊:“什么没钱了?”

  “钱庄,国库。市面上百姓流通已经出现问题,每年铸造的钱币跟不上市场流通数量。小凡,你想想办法。”

  宋朝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的朝代。如宋仁宗朝庆历年间,江淮出现“钱荒”;神宗朝熙宁年间,“两浙累年以来,大乏泉货(货币),民间谓之钱荒”;哲宗元祐年间,“浙中自来号称钱荒,今者尤甚”。

  ‘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大量的铜钱,在流动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来不动弹了。

  这里的“铜钱沉淀”,包括政府的货币化税收将大量钱币回笼(这部分货币从国库流回市场需要一个过程),也包括民间的储蓄风气。

  宋朝的富家普遍有积贮铜钱的习惯,库藏起来的钱叫做“镇库钱”,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钱十万镇库,而未尝用也。”

  宋人发现,“国之钱币,谓之货泉,盖欲使之通流,而富室大家多藏镪不出,故民用益蹙。”钱币被大量贮藏,致使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

  而白银受于当时冶炼技术,并未大量普及,这让石小凡心中一动:“陛下,臣或许还真有个办法。”

  ps:推书《我是水果大王》,喜欢的可以看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