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4章 童生、秀才、举人_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

  两浙官员一片哗然,对于涉案的官员和士子处罚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然而废除举数入官,却让他们群情激奋,一旦如此,将对两浙之地的士子打击极大,对两浙官场也将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范大人,你深得官家的信任,还请你为官家求情!放我两浙落榜士子一条生路。”

  两浙官员纷纷上书,此事若是传出,两浙士子必将一片哀鸿。

  范正状似无奈道:“本官乃是两浙转运使,自然会为两浙士子考虑,然而两浙发生科举舞弊案,官家震怒,本官也无能为力呀!”

  两浙官员不由一叹,不由闪过一丝无奈,正如范正所言,两浙路发现了科举舞弊案,没有惩罚也是不可能的!

  范正话语一转道:“然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两浙路爆出妄增举数入官的科举舞弊案,足以暴露出举数入官的弊端,本官已经上书朝廷,决定以两浙路为试点,变法解试,将其一分为三。”

  “县试,府试,解试!”

  当范正将自己的变法思路全盘托出,一众官员顿时心中一动。

  在此之前,解试都是三年一次,三年内,所有的士子都集中在杭州府考取解试,参与人数逐年增多,这让杭州府苦不堪言,如果能够将各县各府为两浙路分担科举压力,的确大大减轻两浙路的科举压力。

  范正继续道:“每年解试的考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童生、秀才、举人,三级划分,层层选拔人才,一来可以让士子参加科举不至于长途跋涉,增加家庭负担,二来也可以选拔最精英的人才进京赶考,以壮我两浙路官场!”

  两浙路官员心中一动,科举考试路途遥远乃是举世公认,两浙官员都曾参加科举,自然深有体会。

  进京赶考暂且不说,普通家庭到府城去科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能够在本县就参加科举,一来可以节省士子的花销,二来可以让层层分担科举压力。

  谭洪眉头一皱道:“如今我两浙路刚刚发生科举舞弊案,若是将科举分流在各县,我等无暇监管,万一再…………。”

  谭洪此言一出,两浙路刚刚发生科举舞弊案,若是再举行县试,以底下官吏的百姓贪婪,要是再发生科举舞弊案,恐怕两浙路将会再次颜面无存。

  范正朗声道:“想要杜绝科举舞弊,除了坚持传统的糊名法和誊录法,本官决定采用县试异地监考,异地批阅等等。”

  “对于此次科举考试中的妄增举数入官的弊端,本官决定采用乡里举保、生员互保和官员保结为主,确保县试保举品学兼优的生儒参加科举考试,同时防范冒籍、匿丧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试。”

  范正将后世应对的科举舞弊的方法一一道来,顿时让一众两浙官员大为惊叹。

  谭洪眉头一皱道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