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12章 制典 史书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者们很是不满,纷纷上书劝谏。一时间朝堂之上也是风起云涌。

  王荆根本没惯着这些人,直接让家中子弟前往守藏室,将《淮宫春秋》、《梼杌》、《鲁国春秋》等史书拿出来和其辩论。

  将《春秋左氏传》中的错漏全部找出来,辩得那些儒家学者‘名士’面红耳赤,有几个甚至气急攻心,直接昏死过去。

  那些儒家‘名士’拿出来的观点想要辩论,结果王氏子弟中直接拿出书籍原本,并且告知:“当年先贤修书时候,吾先祖亦在侧,因此曾特意问询,并以记载,这是书籍原本,以及先贤与吾先祖对话,汝可还要辩论?”

  逼得那位‘名士’脸庞涨的通红,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认输。

  “此书乃是今人伪作,诈称先贤所书,岂不知先淮之书因使用竹简,竹简沉重,不易书写,因此先淮史书大都语言精简,一部史书少则一万余字甚至数千,多则五六万或者八九万字。”

  “此人却是为了贪大图全,或是为了以书邀名,伪造典籍,足足有十八万言之多,其中更是刻意以先淮语气书写之,可惜假的终究是假的,可谓是画蛇添足!”

  一番输出,搞得不少儒家‘名士’差点破防,纷纷掩面而走,不敢再辩。

  如此将这波风潮压制下去。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王荆担心一些人有样学样,当即让人上书,编修史书。

  淮国当年虽然也修史书,但是所修的史书也只是记录整理,并没有将所有的史书编修完善。

  王荆当即任命太史进行编修史书。

  大乾的太史同样是出自王氏,乃是当年特意分出的一支,专门用来记录历史的。

  这一次编修史书也落在他们身上。

  编修史书的意义重大,除了要正本清源外,还需要彰显自己为正朔。

  史书不是一般的书籍,只有朝廷能修。

  因为夏商周三朝中,夏朝的记录最少,而且很多都失散了,商朝的次之,而且其中多有矛盾,邦周的记载虽多,但是其中大多散乱不堪。

  王荆想要将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编写史书到现在为止。将自从炎黄以来所有的史书都完完整整的写下来。

  对于殷商的历史记载,王荆很重视,因为他们一族源自殷商王族。对殷商历史记载本来应该是宋国,只不过邦周当年获得天命,将很多书籍销毁,以邦周为准。这其中与淮国记录的殷商史有很多矛盾之处。

  当年殷商天崩,子珏于淮水重建淮国,殷商的历史保留的并不多,其中很多都是侥幸逃生的殷商贵族口述以及子珏当年的记忆所书写。

  其中对殷商前期的历史相差不大,而对于殷商后期的,特别是帝辛,邦周记录的纣王,这一段历史有很多完全相反的记录。

  就比如说邦周记录,纣王骄奢淫逸,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这些记载淮国史书上有,但是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因此争论很大。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