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3章 修史,史官的底线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现在大乾用人看出身吗?若是看出身,这学宫之中,一半的人都没资格坐在这里了。

  一番辩论,可以说让众人哑口无言。王荆高坐首位,周围的三公九卿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最终对殷商帝辛的记载全部按照淮国史书中的记载。同时也将‘纣’废除,改成帝辛。

  对帝辛最后失国的原因也进行了总结,总体上来说是认同了当年子珏的结论,帝辛失国,殷商覆灭,乃是其战略失败。

  对内帝辛为了稳固王位,不任用兄弟掌权,提拔奴隶为官,而动摇了贵族们的地位,引发贵族不满,因为大巫执掌祭祀神权,与帝辛多有争权,因此减少祭祀,使得大巫对其不满。

  同时因为大兴土木,连年征战,喜欢享受,奴隶苦不堪言,国库空虚。因此当周室进攻,殷商大军在外,只能借助贵族之兵,并以奴隶为兵。

  结果贵族早已对其不满,临阵反戈,帝辛大败。

  王荆让人将帝辛失败的原因写入史书之中,然后又命人将其他那些被驳斥的各种罪名也书写其中,并且将今日之辩论,一字不差写入其中,以示公正,让后人去明辨是非真假。

  对于王荆的这个要求,法家很多人都反对,毕竟法家讲究证据,按照律法行事定罪,儒家和道家则很赞同。

  最后即便是法家很多人不同意,王荆依旧让太史将这些认真记录下来。

  “当初的历史到底如何,我们谁也不知晓,史书讲究真实,那就将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而不是凭借个人喜好来书写!”

  “当年崔杼弑其君,赵盾弑其君,太史不畏强权,将之记录,不因自身喜好,国君强权而更改,今日亦然。”

  “今日编史书,非是为尊者讳,亦非春秋笔法,乃实事求是也!”

  王荆对史官的要求很高,公平公正看似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是千难万难。

  真实历史上的史书中,这种例子不要太多。就像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的记载就真的很公正吗?

  不见得吧,最明显的就是李广、霍去病和卫青。

  历史上李广有多大功劳?而卫青、霍去病又有多大功劳?李广从始至终,都没有封侯,是汉武帝不给他封吗?完全就是因为李广没资格封侯而已。

  其领兵作战几乎没有赢几次,大败数次,徒劳无功、迷路等等,战功寥寥,卫青霍去病呢?封狼居胥,数次大破匈奴,擒单于以献帝阙,彻底扭转了汉匈之间的关系。

  结果到了他的史记中,李广居然单独列传,而卫青霍去病连同其手下的副将一起才列传。

  李广列传中没有详细描写其战功,反倒是写起威震雁门、李广射虎等等一些东西,这其中可看不出来他有多公正。

  其特意在史记之中写了一篇《史记·佞幸列传》,将卫青,霍去病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