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战车生产线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做不了,周梦臣就改设计。

  这些工匠们何等见过如此通情达理的上司。

  于是,在周梦臣的指挥之下,速度奇快。

  当然了,这也是这都是木制建筑,这样的建筑其实有一点点的堆积木一样。

  不过数日,重新调整过布局的盔甲厂就搞好好。

  整个厂大体两长排车间。中间是仓库。周梦臣没有专门学过工业设计,大体是从第一个车间开始,走一个U字线,一辆战车就算是下线了。等战车不做了,就分为一个是木匠皮匠车间,一个铁匠车间。整个规划,在周梦臣看来,尚且过得去。

  随即,开始第一批造车。

  造的不是战车,而是木工车床。

  这一次,周梦臣设计更有模有样了。

  周梦臣完成了多次齿轮设计。对这个设计元素已经很熟悉了。这一次设计是武昌的版本。但是还有一些问题,让周梦臣要处理的。

  首先是度量衡的问题。

  在武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车床。度量衡自己把握就行了。

  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整个厂子里面大概有一百多台各种各样的车床。想让将这些零件拼成一辆车,误差就一定要小。而大明各种各样的尺子也就罢了。而同一柄尺子,长度还不一样。

  比如营造尺,在三十二厘米上下,有三十三厘米的。

  周梦臣不得不先打造出一批精度最高的铁尺。并设计了分尺,厘尺。大体一分尺在三厘米上下,一厘尺在三毫米左右。

  在这个基础之上,才重新打造这车床。

  度量衡问题,仅仅是周梦臣遇见的一个小小的问题。

  周梦臣将自己的构想变成现实之间,可是不知道多少问题要一个个解决。有些东西,周梦臣也没有办法,只能召集工匠集思广益。而这个时候,殷正茂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

  所有行政工作都是殷正茂来完成的。

  周梦臣提出的各种需要都是殷正茂来解决的。

  就这样,大概用了一个月上下。

  一个神奇木材加工厂耸立在明代的北京城中,如果有人穿越的话,看着这里的设计风格,估计觉得是解放前的工厂也有人信。

  周梦臣带着弟子们从第一个车间,沿着地上长长的铁轨,一路走过U型轨道。以及在轨道上十几个车间。重新回到了盔甲厂的门口,深吸一口气,说道:“去,神木厂拉木材,试试看。”

  “是。”

  只见一个原木,从大门口第一个车间推了进去。立即有几根皮带从房顶放下来,工匠们将原木绑好。安置好位置。一边就有两个大汉,光着帮助,一只手抓着助力根,两人一起用力。将一块圆锯给蹬了起来。

  在齿轮与链条的传递之下,两个大汉力量传递到了圆锯上。然一个老工匠,这轻轻操纵旋转的圆锯,一点点的按了下去。圆锯飞旋出锯末来。不过一会功夫就停了,往木头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