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3章 天津开海(下)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天津开海(下)

  刚刚完婚的朱瞻壑,却不得不离京去天津,幸好比较近,如果有急事,骑快马半天就能回京。

  天津要开海,这可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因此朱瞻壑也不敢马虎,在走之前,他亲自去六部,让他们调集了一批有经验的官员,听从他的安排。

  因为开海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建立海关,当然也可以叫市舶司。

  其实大明曾经有市舶司,当初还没有海禁的时候,广州、泉州和宁波各设有市舶司,但后来因为海禁,市舶司一度被废除,再后来就算有所恢复,也主要是用于接待海外的各国使节。

  不过朱瞻壑不打算用市舶司的名字,主要是市舶司的级别太低,一般隶属于当地的布政使司,税收之类的也由布政使说了算,市舶司本身的权力太小。

  因此朱瞻壑决定使用海关这个名字,直属于户部管辖,不归地方上管,这样海关的权力也更大。

  而海关的职责总的来说,无非就是三种,第一肯定就是征税,第二则是稽查走私,第三则是对进出口的货物和船只进行管理。

  所以要开海禁,海关肯定要第一个建立起来。

  因此朱瞻壑带人到了天津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天津港选定了位置,建立了天津海关。

  海关设有提举一人,由朱瞻壑暂时担任,另外还有两位副提举,以及下属的若干官员。

  而在海关设立的同时,天津开海的消息,也终于传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天津港都为之沸腾,之前天津港虽然热闹,但来往的都是大明的官船,商人们想要运输货物,也只能搭乘官船,而且官船还不一定有空,另外还要缴纳重税。

  比如当初的海运,每次运完粮食后,都会与商人合作,装载一些货物回去。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天津开海,不再实行海禁,也就是说,私人的商船也可以来这里停靠,同时合法的进出港口。

  聚集的天津的商人,谁不知道海运的便捷?甚至有人在私下里组建船队,干着走私的买卖。

  比如朱瞻壑之前在日本行省时,安东港就偶尔有大明商人的船队去交易,这些船只其实就是走私船。

  以前这些走私船,不受朝廷的认可,甚至还要面临大明水师的清剿,倭寇更是将他们视为肥羊,因此走私的利润虽然丰厚,但风险也极大。

  可是现在天津开海,这些走私的船只,都可以合法的来到天津港交易,只要在大明的海域内,他们都受到大明水师的保护。

  因此这个消息一出,不光天津的商人为之沸腾,京城一带只要是听说这件事的商人,全都是欢欣鼓舞,然后以最快的事情赶往天津。

  随后,天津港的各个造船作坊全都被挤爆了,所有人都想第一时间组建自己的船队,毕竟这可是第一波红利,谁能吃到,日后就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