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4章 新闻报(上)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4章新闻报(上)

  在朱瞻壑的设想中,既然办了报纸,最少也要一天一张,就像是早报或晚报一样,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发行。

  但是马安却提醒朱瞻壑,一天一张可能有点困难,就算报社能排出版,印刷作坊想要印刷出来,也需要花费时间。

  这主要是印刷作坊产能有限,现在的作坊生意很好,本来就有不少活在排队,所以能分给报纸的产量并不多,哪怕现在就招人提高作坊的产能,但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针对这种情况,朱瞻壑也只好改变了想法,刚开始就不追求速度了,可以变成隔天发行,这个马安觉得可以做到。

  于是随着朱瞻壑一声令下,马安立刻行动起来。

  印刷作坊旁边的宅院是现成的,很快就挂出报社的牌子,而报社的名字则是朱瞻壑亲自取的。

  本来朱瞻壑想取一个“大明日报”或是“永乐日报”之类比较响亮的名字,最差也要叫“北方日报”或“北京日报”之类地域性比较强的名字。

  不过后来朱瞻壑仔细一想,却打消了上面这种想法,叫大明或永乐这种名字,与朝廷的牵扯太深,万一日后报纸出了什么事,容易惹怒朝廷,哪怕朱瞻壑是汉王世子也不行。

  至于叫地域性比较强的名字,则是太局限了,朱瞻壑可是想把这份报纸办好,最好是让整个大明,甚至是包括天竺都发行自己的报纸,所以这个名字就不能太有局限性。

  于是朱瞻壑考虑许久,最终将报纸命名为《早间新闻报》,这个名字没有任何政治气氛,而且按照原来的设想,报纸在早晨发行,因此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当然了,这个名字也有缺点,那就是太普通,没有记忆点,但做为大明,或者说是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它本身就是个记忆点,所以一个普通的名字也将变得不平凡。

  于是早间新闻报社也正式挂牌,马安按照朱瞻壑的吩咐,很快招募了十几个读书人。

  不过报社还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新闻的来源,这一点朱瞻壑也早就考虑到了。

  现在报社刚成立,还没有自己的记者,但马安做为王府的大管事,本来就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比如京城那些消息灵通的帮闲,只要找到他们,就能得到不少新奇的消息。

  另外还有官场上的消息,这更不是问题,朱瞻壑随便动用一点关系,就可以搞到不少消息,而且邸报也可以做为参考。

  至于商业方面的情报,那就更多了,银行、天津的码头和海关等地,都是商业信息交流的中心,而这些地方都和朱瞻壑有关,收集消息更加方便。

  而且报纸刚成立,对新闻的来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及时、吸晴等条件就足够了。

  报社大厅之中,朱瞻壑坐在书案后,把手中的这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