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6章 新闻报(下)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6章新闻报(下)

  “不就是一张报纸吗,得意个什么?”

  黄举人看着被一圈人围着,如同众星捧月的侯七,也不禁酸溜溜的说道。

  “侯七,你在哪买的报纸,多少钱?”

  这时有人好奇的向侯七问道。

  “就在大街拐角那边,有人摆了个小摊子在叫卖。”

  侯七倒也不小气,立刻就回答道。

  就在侯七的话音刚落,本来坐在位子上的黄举人,已经提着鸟笼冲了出去。

  只见他一路小跑来到大街的拐角,果然见到有个小贩正在高声叫卖:“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啦,早间新闻报第一版发行的报纸,所有奇闻逸事尽在纸上,京城有名的灭门案凶手被抓,前因后果让人惊叹……”

  小摊十分卖力的吆喝着,不时吸引行人前去询问,不过愿意花钱买的人却并不多,毕竟大部分人就是看个热闹,真要花钱还是要犹豫一下。

  黄举人却快步来到小贩面前,直接开口问道:“报纸多少钱一张?”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张两文钱!”

  小贩笑着回答道。

  “给你!”

  黄举人伸手从怀里掏出两张纸币,拍到小贩手里手,对方立刻把一张报纸交给他。

  黄举人用的纸币,是银行新发行的,也是最小面值的一文钱纸币。

  因为朱棣禁止民间使用金银和铜钱,只允许使用宝钞,但宝钞的面值只有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两百文和一百文这五种,这导致小面额交易十分困难。

  比如一个包子也就几文钱,哪怕用最小面值的宝钞,一次也能买几十个,根本吃不完,如果让商家记账,商家又怕对方赖账,所以许多时候只能以物易物,比如用粮食换货物。

  所以就在银行成立之后,朱瞻壑就向朱棣上书,请求发行一些小面额的宝钞,于是就有了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一文宝钞。

  黄举人付过钱,拿着报纸兴冲冲的回到茶馆,其它客人看到黄举人竟然真买回来了,也不由得打趣了几句,但他却根本不在乎,反而兴致勃勃的一边品茶一边看报纸,时不时还会读几句报纸上的新闻,再加上自己的几句评论。

  不得不说黄举人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再加上见多识广,对报纸上的新闻都有猜到的见解,因此他也很快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更是请他给讲解一下新闻背后的事。

  不过听别人讲总不如自己看的过瘾,因此很快又有人去买了报纸回来,毕竟这些喝茶的人,一般也不差钱,唯独有几个不识字的客人急的直跳脚。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夏元吉下了早朝,这才回到户部处理公务。

  内阁今天轮到夏元吉当值,因此他必须尽快把户部的事情处理完,然后再去文渊阁那边当值。

  其实自从入阁之后,夏元吉对户部的事情已经做了安排,许多事情都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