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9章 科举与吏转官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9章科举与吏转官

  大汉转吏为官,这件事对民间几乎没什么影响,顶多就是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在私下里议论一番,或是一些有心人开始想办法进入衙门做胥吏。

  但这件事对于整个大汉官场来说,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地震。

  自从大汉立国时起,官场上所有人都知道,各个衙门都缺少官员,本来许多人都以为,朝廷会举行科举,从而选拔人材填充官场。

  毕竟从隋唐时起,科举就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经过两宋的完善,直到大明成立,科举几乎成为进入官场的唯一渠道,如果有官员不是科举出身,在与其它官员相处时,都会感觉矮上一头。

  结果谁也没想到,朱瞻壑和杨士奇并没有采用科举,反而从胥吏中提拔人才,虽然这些胥吏的官职都不高,但也打破了最高七品的限制,而且日后还会有升迁的可能。

  面对这种情况,大汉官场上反应不一,有些人甚至还持相反的意见,彼此间争论不休。

  这主要是大汉的官场来源复杂,其中有一些人出身科举,比如原来汉王府的属官,另外还有当初朱瞻壑招募来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不但有秀才,还有举人甚至是进士,他们都是科举最坚定的维护者。

  不过除了这些科举的维护者,剩下还有不少官员觉得吏转官也不错,这些官员大都出身不高,比如那些勋贵管事出身的官员,另外还有一些提前投靠朱高煦,并且被授予官职的人。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读书不多,而且他们也深知,大汉这边读书人太少,想请个精通学问的大儒教儿子简直难比登天。

  相比之下,那些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和秀才,本身都是饱学之士,完全可以自己教孩子读书,有些人更是诗书传家,哪怕自己没时间,也能从大明请人来教孩子。

  所以如果大汉采用科举制的话,最后得利的只会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那些草根底层出身的官员只能吃哑巴亏。

  但现在好了,直接从胥吏中选拔人材,无论你学问再高,日后想要进入官场,也要从最底层的胥吏开始做起,表现出色才能得到提拔,这在许多人看来更加公平。

  银行总部背后还有一片建筑,朱瞻壑的詹事府就在这里,平时他就在这里处理公务。

  “太子,北征分行那边传来消息,前期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他们打算在这个月中旬开业,至于狮子港那边,因为路途太远,暂时还没有消息。”

  李齐向朱瞻壑禀报着银行的事情,西京这边的银行总部已经步入正轨,两个分行也是开业在即,等到三地的银行全都开通,并且互通信息后,大汉国内初步的银行网络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开业的事让他们自己看着办,至于狮子港那边,的确远了一些,必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