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章 冰峡闪击(四)_从打铁开始骑砍欧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冰峡闪击(四)

  轰隆!

  瀑布的轰鸣。

  冯道夫率队在瀑布的水帘里侧前进。

  通过瀑布,穿行绿树环绕的林地,金发王的要害后门已经近在眼前。

  “风景还挺好看的。”

  冯道夫远远眺望。

  努尔黑姆松,伫立山坡上的小路旁,坐落在哈当厄峡湾一个拐角的尽头。

  回首,山下就是哈当厄尔峡湾,再回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山。

  一线阳光从层层乌云的隙缝间射下来,洒落在峡湾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宁静的小镇犹如童话。

  心动,想要涂色!

  就是那个木头营房有点碍眼。

  想要修建粮草基地,提供必要的粮草支援,怎么选择地理位置和交通很重要。

  努尔黑姆松能利用哈当厄峡湾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古代打仗运输效率最高的就是水运,一艘普通长船的运载量是车辆运输效率的百倍,所用人力还少,路上粮食损耗低,船速还快。

  依托水运作为运输主干线,这里距离卑尔根也仅有80公里,再用车辆作为短途运输,运输效率拉满,故而这里才成为了奥斯陆大军的粮草大营。

  冯道夫嘀咕:“就是有股罗马味”

  按照威利的说法,金发王从地中海请来的工程团队,因地制宜的在努尔黑姆松建设出了一个木头的长期驻防营地。

  不光基建学习,还把奥斯陆大军以罗马军团来编制。

  一个步兵大队设600名战士,师团总共有12个大队,再算上后勤辅兵,总共按一万人计算。

  这一次战争准备了两个月的辎重。

  数以千吨计的谷物、肉、酒、奶酪、干菜和干果等物资,此时就静静的存放在前面!

  当连队军官们简单粗暴的让战士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的财物之后,已经不需要再鼓舞士气了。

  冯道夫做了个手势,南征军如同海浪,安静狂暴的卷向了努尔黑姆松。

  “杀!”

  “杀!”

  卑尔根,喊杀声震天。

  战役已经全面打响。

  正式交战前,按照维京传统,先进行了象征性的谈判,最后演变成了斗句。

  翻译一下,大概过程如下。

  “十年苦赚九万八千七百六十五块到四季沐足三天两夜一次花光。”

  “一天两晚三男四女五六点钟躺在草上采蘑菇七八九个十分疲惫。”

  “好工整啊!”

  虽然交流了很多经验,但谈判最后还是破裂了。

  战争先从海洋上开始。

  不同于古典时代地中海的海战,维京人的龙头战舰从一开始的设计上就是用来快速输送部队和战利品的。

  追求机动性最大化的维京人,对于撞角和吊钩这样会加大船重、妨碍航速的海战装备向来嗤之以鼻。

  这决定了维京人之间的海战大多通过最简单粗暴的接舷肉搏来一决胜负。

  哪一方的兵力数量质量占据优势,基本上就能大致预判出海战结果。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