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六章:气死、捞忙、热闹_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准备着。

  女人在屋里面忙碌着剪幡、扯白布,好在张大刚家提前就准备好了这些东西,要不然现在还买不回来呢。

  至于现在剪的这个幡是挂在街门口的,外人看到就知道这家有丧事,一些明白人还能通过这个幡看出死者的年龄和男女。

  出殡那天孝子扛着的叫灵幡,它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宝幡幢盖”。

  这个灵幡的讲究更多,从孝子扛着的幡上就能看出死者是男是女,有儿无儿、有女无女、有没有儿子短寿,配偶是否离世.等等。

  不过这些东西在信息流通起来以后,被全国各地的众多文化给弄混了,那些纯正的、真正懂的已经不好找了,想要了解只能在一些民间俗谈的文刊,或者一些比较负责任的县志上才能找到。

  现在市面上大多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和仪式,彻底没有了当初的那份讲究,有点天南海北大杂烩的意思。

  还有更混蛋的是某些殡葬服务队,他们不懂装懂,把事主的多子、多女幡给剪无子幡,后来被事主知晓后找上门去,对方竟然说自己的家的最正宗的,传承了多少代,还让事主拿出相关文字、书面证据来,不能听一个老头瞎说。

  (这是真实的事件。)

  由于现在天气还非常冷,所以大家在院子里面已经点上了一堆篝火。

  韩立他们跟赵村长、梁大队长打过招呼以后就在篝火边蹲了下来,听着他们跟张大刚的兄弟商量还缺什么、还有哪家亲戚没有通知到.等等。

  一直等屋里面的人帮张大刚换好衣服,张大刚的儿女、媳妇哭声响起。

  他们才一起进屋看情况,大家进来以后,原本跪在地上哭的张赶英顶着一副鼻青脸肿的面孔,带着他的弟弟张红旗站出来给大家磕头。

  这是孝子贤孙的规矩,给每一位过来捞忙的磕头,把他们扶起来说了一些场面话,赵村长他们留下来还有事要商量,韩立就带着张耀祖他们就退出了房间。

  回去暂时是回不去了,几个人蹲在火堆旁跟村民们唠着嗑。

  能在这个时候在火堆旁唠嗑的都是大叔、大爷,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不是去报丧,就是在来回借东西、搭棚子等等。

  在火堆旁待了有两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村民在小声的说张赶英不是,他身上的伤是被张大金哥几个给打的。

  一直到事情都预备的差不多了,院子里面只留下张家的人守着,其他人就可以回家去了。

  不过那些被分派了任务的要早早过来干活,其他人的时间可以随意一点。

  这时候有人问梁大队长明天还要不要上工的时候,对方没好气的看了这个没脑子的人一眼。

  上工?张家是上河村的大姓,占据了村里面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要是地里面真忙他让大家去上工,那些跟张大刚没出五服的人留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