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儒学改革_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一切都以儒学为标准,只有一家之言,问题又会回到孙儿刚开始说的,会培养出一群只知道读书的酸儒,一群书呆子,不知兵,不知政事,如何治国?”

  所有的解释,又绕回到初始。

  朱元璋听着,并没有打岔。

  朱炫继续说下去:“尤其是程朱理学之后,存天理,灭人欲,皇爷爷是否觉得,那些研究儒学特别深入的人,都有些呆。比如方先生,孙儿觉得他就是这样,比较古板,向往的是一种,构想出来的虚无世界?但不否认,方先生学问很高,忠君爱国,但他的学问,只能去大本堂讲学,真正治国理政,其实还不够。”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又觉得,很有道理。

  难道独尊儒学,真的有问题?

  “孙儿不是完全反对儒学,只是想降低儒学的比重。”朱炫又道。

  他要进行思想启蒙,就得从改变儒学开始。

  不是说儒学不好,而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早就偏离了本质。

  现在的儒学,不再是孔圣人那些,更不是孔孟之道。

  必须得改。

  但是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数不清的读书人,读的都是这些儒学,应该怎么改?

  可以从科举开始。

  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读书人为什么会读书?

  因为读书可以当官,如果当官的考核标准改变了,会让天下读书人,改读其他内容,能够引领风向,这是最好的手段。

  朱炫那篇文章,写上了八股取士,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要改变科举,还是很不容易。

  这样会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到时候反对的人不少,这些人不像之前税务改革的地主,而是天下读书人,还包括朝中官员,翰林院和国子监那些人等。

  地主和商贾,还有贪官污吏,朱元璋能照杀不误,不需要心慈手软。

  但是读书人杀不得!

  如果杀了,朱元璋就是暴君,遗臭万年。

  读书人不能随便杀。

  朱元璋问道:“乖孙认为,如何降低儒学比重?”

  按照朱炫的意思,儒学是要改。

  但是怎么改,需要有一个尺度,不会导致太大的后果。

  朱元璋的心思被说得动摇了,忽然觉得,如果他能改变这一现状,在后人的历史上,说不定还有特别的评价,历史地位也会不一样了。

  比如汉武帝和董仲舒独尊儒术,他改革儒学,能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朱元璋又看向朱炫,这孩子有些话,虽然说得很叛逆,比如反对儒学,会让天下人唾骂,但又很懂事,目光长远,格局很大,提出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一针见血。

  “孙儿认为,儒学的精华,在于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他的四书五经,天地君亲师等,可以酌情保留。”

  “至于怎么取舍,孙儿就不太懂了。”

  朱炫虽然读过不少书,但是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儒学。

  现在能说的那么多内容,都是把后世的见识,搬一部分来告诉皇爷爷。

  按照他的见解,儒学保留君子六艺即可,其他都可以抛弃,但又担心这样做,儒学名存实亡,外面的人,又是议论纷纷,各种进谏喷人等。

  朱炫也不想皇爷爷被骂得太惨。

  除开六艺,其他内容还是适当地保留。

  六艺的作用是很大的,其中有两个,还是和打仗有关,儒学创建之初,追求的是文武双全,只不过被唐末两宋时期,那些酸儒曲解了。

  再加上曲解之后的内容,符合统治者的需要,顺利延续至今。

  被每一代统治者沿用。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