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四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_仙侠版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梁山左、右两路伐辽军渡过卢沟河后,迅速夺取了宛平县,接着右路伐辽军又夺取了大兴县。

  宛平县和大兴县是燕京的附郭县,专门为了拱卫燕京而建。

  江鸿飞上一世,这两个县最后都被北京给吞并了,其范围包括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以及整个大兴。

  紧接着,江鸿飞率领中路伐辽军也渡过了卢沟河,在离燕京城只有十五里路,处于宛平和大兴中间的斋宫,把军马屯扎,下了营寨。

  这斋宫是大辽帝国举行郊祭的地方,也是大辽皇帝在燕京举行四时捺钵的地方。

  辽国皇帝实行四季捺钵,也就是皇帝和其牙帐全年无休止地在五京之间来回巡游。

  “捺钵”就是“行宫”的意思。四时捺钵,就是皇帝四季到各地巡游狩猎。

  四时捺钵的地点不同,做的事也不一样,比如春捺钵,会去捕鱼和天鹅,举办头鱼宴和头鹅宴。

  江鸿飞说:“今次我已兵临城下,这燕京城该如何攻取?”

  如果真只是这点原因,那你也太小看朱棣这个明朝第二有作为的皇帝了。

  不过得说萧普贤女确实是一個雷厉风行且有手腕的统治者,她当即就命令耶律大石率兵出城,将那些强盗全部就地诛杀,然后砍下人头,吊在燕京城头,维持治安。

  江鸿飞理都没理李逵。

  不过,捺钵,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每年夏、冬两次的捺钵最重要,辽朝的皇帝和朝臣会在此时讨论决定军国大事。

  这也体现了契丹族的游牧性。

  李逵嚷嚷道:“攻城还有甚么新鲜的,老样子,我们大军杀到燕京城下,架起飞桥,直接杀入城中,逢人便砍、遇人便杀就是。”

  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朱棣夺了他大侄子的江山,南京他待着心里没底,觉得还是回他自己的封地北京好,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心里踏实。

  抢占这个斋宫,很显然是郭药师建议并引导而去的。

  郭药师对江鸿飞说,这里有一片水草,如果占据了这里,就不用给战马提供草料了。

  与此同时,江鸿飞升帐,聚集诸将头领文武百官上帐,商议军情大事。

  这肯定是江鸿飞的意思。

  所以,梁山中路伐辽军占据此地,可谓一举两得,一得地利,二得军需,为即将进行的伐辽之战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几年前,也就是辽国国力还未衰退之时,郭药师曾在这里参加过四时捺钵,所以他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后来,萧普贤女接受李处温的建议,每天开两个城门,以此稳定民心。

  说是核心之地,实际上,梁山好汉是准备将燕京当成国都。

  经过萧普贤女的铁血镇压,再也没人敢趁乱闹事。

  这天,燕京城内所有城门全部关闭,全城实行戒严,守城官兵在各自阵地上严阵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