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章 师承_儒道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写。

  秦至庸这样做,是为了磨炼林平之的心性,同时化解他心中的仇恨。

  想要写好楷书字体,就要心神平静。心浮气躁,就会把楷书写成“草书”。

  林平之不是没有想过逃走,可是在秦至庸的眼皮子底下,根本就逃不掉。

  哪怕是三更半夜,林平之悄悄出城,秦至庸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秦至庸在林平之的眼中,已经是非人,而是神魔一样的存在。

  秦至庸让林平之抄书,他自己也在研读《中庸》。

  “为什么我的心境,还是不能达到‘静’的层次?”

  秦至庸问自己。

  直到半个月后,秦至庸偶然读到了荀子的《劝学》,才心血来潮,有所领悟。

  原来,自己没有“老师”。

  秦至庸学了多年的儒家学问,其实是没有师承的。而且他学的东西也有些杂乱,思想上并不纯粹。

  孔子的学问他学,孟子的学问他一样学,董仲舒、朱喜、王阳明等人的学问,他都在学。

  学问,应该海纳百川,取其精华。

  可是秦至庸的思想境界不够。

  境界低,海纳百川,思想就杂了,是做学问的大忌。

  秦至庸决定先“拜师”。专心领悟一门学问。

  既然要拜师,那么肯定要拜最厉害的人物为师才行。孔子、荀子、王阳明,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古圣先贤,他们都有资格做秦至庸的老师。

  不过,秦至庸最后还是选择了孟子做自己的老师。因为孟子提出了“吾善养浩然之气”,把修身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层次。

  秦至庸读书,就是把修身作为根本。

  选择孟子做老师,准没错。

  孟子已经过世了两千年,当然不可能亲自来教导秦至庸。但是孟子写的书籍著作还在。

  古圣先贤写书,都是要花费一生的心血,那是圣贤们的智慧结晶。

  只要一门深入研读《孟子》,吸取孟子的思想精华,那么秦至庸的思维就相当于穿梭到了先秦时代,接受了孟子的传承。

  秦至庸专心研读《孟子》,修心养气。

  半年过后。

  一日,秦至庸福至心灵,心境终于水到渠成,达到了“静”之境界。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