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尘埃落定上_重回上世纪搞事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发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批送给华:“此事较急,请审阅后,批印会议讨论批准。建议近几日内开一次局会议,连同《红旗》杂志关于教育的评论员文章(前已送阅)一并讨论。”

  10月5日,我兔各首领们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华、叶、老人家等领导接见了出席全国招生工作会议的全体同志。

  10月7日,老人家在教育部修改后的《意见》上批示:“我看可以。华兔、剑兔、先兔、东兔、方兔同志核示,退教育部办。”

  当天,我兔首领团集体圈阅同意。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高考的决策自此尘埃落定。

  而新的招生文件也根据老人家指示精神,在几个政策问题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第一,改变录取比例,扩大招生范围。

  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

  录取比例,应届高中毕业生占招生总数的20%~30%,待业及社会人员占另外的70%~80%,解决了10年来积压的广大社会知识青上大学难题。

  第二,放宽招生年龄、婚姻限制。

  因为1977年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

  这个规定对老三届高中学生,特别是1966、1967这两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无异于下了一道“逐客令”。

  因为此时的他们大多已经30岁左右,而且很多人都有了家室。对于“老三届”学生这一批特殊群体,老人家十分关心爱护。早在5月24日,他在同王、力群同志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通过严格考试从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上大学。

  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他又两次谈到下乡知青的报考问题。曾于8月4日指出:“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通过自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办法、经过什么途径选拔回来。

  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当研究生。不要定什么名额,这样的人有多少就选多少,可以在名额之外。”

  8月6日,他又强调:“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

  正是在老人家的关怀下,高考破例为大龄知识青年开了绿灯。

  这才有了1977年的招生文件特别规定。

  「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

  第三,修改繁琐的政审条件,实行择优录取。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本章内容主要来自百度等搜索资料比对,若有错误请书评提醒修改。)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