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3章 税收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换算成银圆,达到了四千万之巨,若是再加上秋、冬商税,突破九千万不是难事。”

  农业税分成夏、秋两季征收,而商税考虑到如今的难度,则自然的分成了四季,三月一缴。

  包括盐、铁、酒、茶,四大重税群体,也是如此,省却人力。

  “九千万——”

  朱谊汐感慨万分。

  这已经超过了清朝鼎盛时期的赋税,当然了这不包括清末。

  像满清这样越到亡国,国库里越有钱的王朝,甚是少见。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英国人赫德,辛苦的为清朝建立起了近代关税体制,任劳任怨干了四十年,清廉而不贪,满清续命多靠他。

  “其中商税几何?农税几何?”

  皇帝发问,阎崇信自然迅速回答,这一切已经在他牢记闹脑中:

  “禀陛下,由于天下农税三等,最高不过三分(三十文),可谓是轻徭薄赋,百姓爱戴,人人称颂圣君降世呢……”

  所谓的三等农税,实际上就是绍武初年的事了。

  不像以前的那些封建王朝,将所有的土地定格为上,中、下三等田,不同的等级收不同的税。

  这对于官少民多的封建王朝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人能干成的活。

  所以许多士绅就会贿赂衙役,把自家的上田变为下田,少缴赋税。

  但在绍武朝,则根据省份划分,每省的土地全部归为同一等。

  如,江苏、安徽、江西等富庶的南方,就是一等地,每亩纳钱三十文。

  顺天府、河北省,则是二等,每亩纳钱二十文。

  像是甘肃,陕西,云南这种贫瘠省份,一律算三等,每亩纳税十文。

  看上去这样的赋税很低,但实际上来说,却是中等了,至少达不到明初那种三十税一的地步,

  许多人言语,十税一合适,但却忽略了实际。

  100斤的稻谷,按照如今的脱壳率,最好的不过是七层,也就是说能拿到70斤的大米。

  而最差的,只能有五成。

  还要算上石磨的费用。

  故而,普通百姓来说,亩产300斤的粮食,真正能到手的,最多一百五十来斤。

  三十文,市价能买三斗,也就是三十斤。

  而粮商们的收购价,却跌了不止一筹,卖四十斤才能得到三十文。

  四十比一百五。

  换算过来,就是三税一到四税一之间。

  已经算是重税了。

  对于甘肃、陕西这种,一亩地一两百斤,十文钱虽然不多,但也要他们卖出至少二三十来斤粮食换取,其甚至达到脱壳后的一半净重。

  交完赋税之后,剩余的粮食虽然不够吃,所以许多人会用精粮来换粗粮。

  许多农民忙活了一整年,到过年都吃不到一回大米饭。

  也考虑到如此重税,皇帝免去了丁税,也就是人口税,从而促进了人口大爆发。

  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摊入土地中,换句话说,有田的多缴税,没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