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4章 齐国大发展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决心,姜大奎就来到了村里的祠堂。

  祠堂建立在高处,防的就是洪水。

  如今虽然成了危楼,但却也勉强能住人,几个族老住在这。

  城池被县衙控制,而乡下则是宗族的天下,即使是那些士绅,在宗族势力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袁世凯当年成了直隶总督,想将生母葬在祖地,但却被当族长的大哥制止,不允许下葬正穴,也不能与正妻夹棺并葬。

  因为其母刘氏是妾,根本就没资格。

  袁世凯气急败坏,与其兄反目成仇,甚至自己死后葬于安阳,而不是家乡项城。

  直隶总督面对族长,也得作小。

  这是儒家宗族传统约束,官爵越大,越难反抗。

  例如,姜奎要卖地,由于是族居之地,其土地只能卖给姜氏一族,而不能卖给他人。

  同样,大肆压价也不可能,有碍于名声。

  所以在古代,被欺凌的基本上小门小户,或者族群势力小的。

  宗族势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在战乱年代活下来。

  说清了来意后,族老几人咳嗽了几声,就同意了他卖地的请求。

  二十亩地,被一位家产不菲的族亲拿下。

  因为人家的土地虽然没了,但在县城里有商铺,照样活得滋润。

  故而,对于土地这种稀缺东西,自然是渴求至极。

  河南虽然在崇祯年间死伤众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口再次充盈,土地自然都是有主的,就算是开荒也难了。

  所以,二十亩地被算作六十块银圆卖出,算是实惠价。

  而在市面上的正经地价,每亩也不过六七块银圆罢了。

  六十块银圆,对其一家人来说,算是暴富了。

  但姜大奎则毫无喜色。

  一家人坐吃山空,这点钱两三年就能花完。

  所以,必须要去齐国了。

  临行前,姜大奎去当铺,买了几件旧衣裳给家人穿上,又买了几服药在身。

  最后,他买了十斤小麦,做了许多馒头,一家人饱餐了一顿,余者作口粮。

  “你们要来我们齐国?”

  “一家五口,有男有女,很好,非常好。”

  官吏大喜过望,直接登记造册。

  后则有小吏带着,来到了一处处木屋。

  虽然是临时搭建的,但却能挡风挡雨,比他们之前住的草棚强多了。

  姜大奎见到了诚意,心里松了口气。

  过了一个月时间,随着巡抚开动留贮,大量的钱粮输入,粮价安稳,被救济的灾民也安稳下来。

  有门路的、家产丰盈的,自然就不会背井离乡,去往齐国。

  所以在招纳一万人后,齐王府官吏只能结束,带着这群人直接坐船,从西向东抵达徐州。

  然后通过运河,到达松江府。

  这里是海关所在,也是大明第二府,极其富庶。

  自然,这里有通往南洋的航船。

  姜大奎一家见到繁华的松江府时,惊愕的下巴都合不拢。

  宽阔的街道上,商铺云集,大量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