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15章 秦学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

  如果秩序不变,按部就班的升官才是首选。

  离开了县衙,孙世宁坐上马车,眉头一蹙。

  “这党争,都连绵到了地方吗?”

  绍武初年,朝堂上是陕楚勋贵独大,然后陕、南之争,再之后勋贵完全沦为了看客。

  在赵舒致仕后,阎崇信虽然威望颇高,但对于内阁却无法达到赵舒那种一言决断的地步,只能有限度的控制内阁。

  如此,因为权力的分配,阎崇信和朱谋就暗斗起来。

  也正是因为两人同样属于勋贵,一下子就把勋贵体系撕破,各为其战。

  朱谋更偏向于陕西等宗亲文官,而阎崇信则偏向于南方。

  这不能一概而论,分人以待。

  但孙世宁却发觉,近两年来,理念这玩意成了武器,百官们不自觉地就开始站队起来。

  他站的最高,看得清楚明白。

  表面上来看阎崇信支持秦学,但他是汉中人,从小到大学的就是理学,内心里一直都是理学。

  而朱谋则不提,只读过几年宗学,后来在官场历练多年,在皇帝的提拔下不断升官,其学问只是普通的童生罢了。

  所以他虽然倾向理学,但只是把它当做工具罢了,一旦坐上了首辅之位,定然是抛之不管。

  孙世宁嘀咕道:“秦学偏向利,而理学则务虚,难啊!”

  正所谓遇熊掌不可兼得。

  读书人对于理学虽然厌恶,但只是恨其不振,对于朱子可是敬爱有加。

  同样,秦学经世致用,重商重民,不可否认是真切之理,但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两者都有缺憾,都有利处,实在是难以抉择。

  孙世宁心中自然是倾向与理学的,但由于孙家人的身份,他不敢有丝毫的泄露。

  他这一趟,只是回家祭祖,顺便参加乡试罢了。

  孙家在代州的振武卫,他们一家是卫所军户出身,如今的振武卫并入代州,成为了振武乡。

  有明一代,军户虽然凄惨,备受奴隶、欺压,但在科举中却有不少的成功,常年在进士榜单中占两三成。

  如张居正,孙传庭等,都是军户出身。

  在孙家,孙传庭的九世祖孙成,在洪武年间被任命为振武卫百户,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山县孤树里村迁居山西代州,后遂安家于此。

  六世祖孙凤开始鼓励子孙习文,五世祖孙歧、高祖父孙宗派、祖父孙嗣约、父亲孙元震均中过举人。

  可以说,孙家在代州是书香门第,世代都有读书人,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一路上,乡三老,士绅出乡三十里迎接,几乎堆到了城门口了。

  孙世宁汗颜,只能谦虚的坐上了马车,回到了老家。

  其一座五进的大宅院,门口两只大狮子,可谓是威风八面。

  虽然比不上京城的伯爵府,但在地方上也是大院落。

  祠堂祭祖且不提,其父之坟早就迁到了祖墓之中,族老亲友满含热泪。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