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前途无量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入城,就见城门外,围堵一群人。

  他心生好奇,忙看去,只见偌大的城墙上,张贴了一张纸,硕大的三个字,在阳光下直晃眼:

  求贤令

  张慎言仔细一看,立马就看到了重点:不拘功名,不论籍贯。

  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没有功名,凭什么为官?

  他正想上前理论,但忽然止住,人家招募的军政司,转运司这等私下军职幕僚。

  况且,他凭什么能反对?闲散的前吏部尚书?

  不过,求贤令,这三个字,让他颇有些回味。

  历朝历代都有求贤令,如秦孝公,汉太祖,曹操等,皆以人君身份求贤,而汉阳王,岂能如此?

  求贤令的颁布,让整个襄阳都轰动起来。

  整个湖广,人心奔涌。

  谁不知道,军政司乃是整个湖广官吏的太上皇?汉阳王的亲信幕僚。

  一旦加入,不亚于鸡犬升天。

  赵舒也因此,忙得一塌糊涂。

  军政司数十人,按照道理来说,是勉强足够的。

  但,朱谊汐却不这样想,他想让军政司,成为官吏的培养摇篮,逐步淘汰地方的官僚。

  不拘于功名,这就与进士出身的官僚们区分,从而进行竞争。

  不过,缺口更大的是转运司。

  阎崇信跑来军政司,言语中颇有些抱怨:“掌司,他们都去了军政司,我的转运司缺口的厉害,您可得想个办法。”

  “谁不晓得,你们转运司是个收税的衙门,人心所向,能有什么办法?”

  赵舒笑了笑,无奈摊手。

  “这可不行!”

  阎崇信忙道:“如今田赋没收,都靠咱们商税撑着,人要是少了,商税也就少了。”

  说着,阎崇信不无利诱道:“上个月,商税有十余万两,今月,只要人手够了,能翻一倍。”

  “二十万?”

  赵舒惊了,他忙起身。

  他是真没有想到,商税竟然有那么高,这样一来,一年岂不是两三百万两了?

  要知道,大明一年才五百万两啊!

  “多是盐税。”

  阎崇信如实道:“流入湖广的淮盐,一月近十万石,还有些丝绸,瓷器。”

  “也就是说,都是流出的?”

  赵舒更惊了,他冷哼道:“咱们打闯贼,西贼收获的钱财,都流入了江南。”

  “没办法!”

  阎崇信叹道:“自古以来,江南都是这般,尤其是淮盐,更是离开不得。”

  “不急,等殿下打下了四川,就能吃井盐了。”

  赵舒叹了口气,他起身踱步,思量起来。

  在还没有收到田赋之前,商税就是最大的支撑,所以扩大转运司,就不能从缓。

  想了想,他沉声道:“我会暗地里传出消息,军政司历练半年后,也会去往转运司。”

  “同样,转运司历练半年,也会来军政司。”

  “如此,一年后,就可以下放地方了。”

  “此法甚好!”

  阎崇信拍手笑道:“如此,那些考不上军政司的,自然会分流入转运司。”

  “而且,两番锻炼,更是选出精英,治民为官,都属上乘。”

  赵舒点头道:“经历了转运司,对于地方赋税多寡,也有了心得。”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些高兴。

  招贤令一出,上千人报名,真正意义上,显露出汉阳王的威势多么惊人。

  而这,对于文官一二把手的两人而言,更是明白跟着汉阳王,前途更是无量。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