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吾之子房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不由道:“此话何解?”

  他又不是傻子的,当然明白,危言耸听,乃是古代人才自荐的必备手段,纵横家最喜欢用。

  营造出危机感,才好显示自己的厉害。

  “据传,元末时,太祖初建军政,有谋士献策,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此夯实根基,一统天下,殿下可以为然?”

  “自然!”朱谊汐点点头,明朝对于太祖他老人家的事迹可一直宣扬。

  刘伯温都快塑造成诸葛亮了,朱元璋自然更了不得。

  而朱升的这句话,更是对造反精妙绝伦的总结,枪打出头鸟,猥琐发育再横推,种田流的典范。

  “可,如今殿下不过是初挫建奴,伪王多铎,在建奴中有数十位之多,何来得意洋洋?”

  冯显宗松了口气,带入了自己的话语中,这就好办了,他忙道:

  “献祭先帝,太庙,乃是天子才可为之,殿下为了这点虚名,就招致南京朝廷的忌惮,可否值得?”

  “当时候,因为这点虚名,南京朝廷必然视您为叛逆,士子之心也将大失,到时候四周皆为仇敌,举步维艰。”

  “何不如将伪王献给朝廷,一来宣扬您赫赫战功,洛阳的声望,可比不过南京;二来,也可昭显您对朝廷的忠义之心。”

  朱谊汐一想,确实有道理。

  如今自己的队友,也只有南京朝廷,虽然是猪队友,但好歹能保持自己后方的稳定。

  而且,自己在洛阳折腾献祭,知道的不多,而献给南京,那一举一动,天下瞩目,名声宣扬的更快。

  平台效应啊!洛阳不及南京多矣。

  “到时候,朝廷若赏之太薄,或者无赏,即失天下所望。”

  冯显宗继续侃侃而谈:“到时候,殿下无论所为何事,天下人都会有所谅解。”

  这下,朱谊汐彻底明白。

  这是把自己打造成弱势一方,日后逆乱之举,也有所理由,人们也容易理解。

  是朝廷先对不起我的,我是被迫的。

  如此一来,就化被动为主动,南京的大义威势就会逐步削减。

  人才,人才啊!

  吾之子房也。

  “先生大才!”

  朱谊汐满脸动容,表演欲即来,求贤若渴道:“自败多铎以来,本王力有不逮,正心生惶恐,不想竟遇到先生,真乃上天垂怜!”

  朱谊汐已然看出,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秀才,没经过多少社会毒打,还保持着一份天真。

  所以何不效仿古人,成全一番?

  冯显宗明显感受到这炽烈的热情,虽然明白这参杂着些许假意,但心中依旧激动地难以自持。

  现如今,能摆出这样架子的,能有几个?

  李闯?张献忠,亦或者建奴的摄政王?

  豫王好歹也是一方之主,亲王之爵。

  “今日方知,诸葛亮之心也。”

  冯显宗激动地长鞠一躬,拜道:“卑贱之人,幸蒙殿下垂怜,敢不应命?”

  “请坐!”朱谊汐转身坐下,对着冯显宗请道,然后清了清嗓子,在后者的期盼中,不由得说道:

  “本王幕府中,参谋司并无主事,显宗先担任副掌司如何?”

  “卑职多谢殿下抬举!”冯显宗忙拱手应下,称呼与态度骤变,恭敬太多。

  虽然不解参谋司是做什么的,但自己一来就是副掌司,未来不可限量。

  朱谊汐点点头,参谋司总算有人主持了,自己一手兼挑太累人了。

  终于能享受些许,给豫王这支开枝散叶了。

  “显宗,我也不瞒你,如今军中对于前进方向颇有些争论。”

  豫王征询意见道:“西进潼关,南退南阳,亦或者占据洛阳为堡垒,三种意见纠缠不休。”

  “不知,你可有见解?”

  冯显宗一怔,立马明白,这是对自己的考验啊!

  我就说,当官没那么容易。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