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0章 内阁之权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化犁庭其实就是他充当监军时的战绩,后来再大同监军,抵抗鞑靼人有功……

  后来之所以失宠,则是因为长期坐镇辽东,被贬南京。

  崇祯时期内阁权势被削,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权阉。

  絮叨完,皇帝问了一个诛心的问题:“如今司礼监不再,不知日后内阁势大,再出個张居正、高拱,后世子孙能如何?”

  这下,三人沉默了。

  对于张居正这样的专权,其实在官场上很受厌恶,因为他夺了六部的权力,而且其他辅臣也成了属僚,陪衬。

  难道皇帝想再设司礼监?

  几人心中突然迸发出此等念头。

  但一想起日后被太监针對的恐怖,给太监赔笑,他们心裡頭就膈应的慌:

  寒窗苦读几十年,不及人家胯下一刀。

  见到几人依旧沉默,相处了几年,朱谊汐也觉得不能再绕了,只能道:“卿等不觉得,以首辅专擅票拟之权,不是太过了吗?”

  三人恍然,随即目光聚集到了赵舒身上。

  他倒是不慌,很坦然地抬起头,开口道:

  “陛下所言甚是!”

  “阁臣本不分先后,自天顺年(英宗)起,遂有首、次、群之分。”

  “及至世宗(嘉靖),票拟之权遂由首辅专擅,以至于严嵩、张居正等权臣而出……”

  说白了,就是在嘉靖初继位后,杨廷和大权独揽,把票拟之权收归首辅之手。

  换句话来说,其他的辅臣对一件事都有建议,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由首辅来决断,写成票拟呈交给皇帝。

  如果有不同意见,根本就见不到皇帝面。

  而不是后世人想象中的,内阁群臣的意见都贴片,让皇帝自由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首辅的权力被不断地提高,原本的兼听则明,变成了偏听。

  一旦首辅是贤臣,如张居正这种,自然带来无限的好处,而一旦是庸碌,或者奸臣,其危害就会不断的扩大。

  也正因为首辅权势大,所以导致党政开始盛行,因为这是赢者通吃的局面。

  只要成为了首辅,内阁就成了囊中之物,群相制名存实亡。

  在这种情况下,廷议就不得不被推出,这就是皇帝企图听见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在人事权上。

  “那元辅以为该如何?”

  朱谊汐思虑一会儿,盯着赵舒的眼睛,直接开口问他。

  “以臣之议,可以回归嘉靖前,由群臣同署……”

  赵舒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立马果断地砍向自己的胳膊。

  张慎言、阎崇信二人先露出一丝惊喜,又极为错愕,再露出深思,表情变化极快。

  “群署的话,倒是颇为麻烦。”

  谁知,皇帝竟然摇头表示否认。

  这下,轮到三人错愕了。

  群署的话,这就代表一件事有着三四种看法,全凭皇帝的喜好来挑选,而在同等的意见之中,排在第一且加持着首辅头衔的票拟,自然更容易被取用。

  就像是小说推荐,前面的位置和后面的位置曝光量能一样吗?

  说白了,看上去属于公平,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朱谊汐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再走重复路,这不是让子孙后代受苦吗?

  这一章比较无聊,属于政治制度改革,但说的比较浅显,应该都能懂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