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1章 漠南征兵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华美的衣裳,精致发叉,漂亮的陶器,黄白色的盐等明人特产。

  而牧民们终究有脑子活泛起来,他们也在摆摊,破旧传家的铠甲,以及弓箭,马鞍,甚至还有出售的马驹。

  而一些有钱的贵人,甚至这样自己多余的奴仆拿出来变卖。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武力至上的原则,渐渐演变成了金钱至上。

  这般极具汉人特色的赶集,让不少蒙古人兴致极高。

  可惜那日松只能看着,带着羊毛继续前进,那里有一排最为宽敞的帐篷。

  刚一接近,耳畔就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呼喊,那日松一一回应。

  而直到这时他才发现,牧仁此时有些傻了,呆呆着望着两边。

  那日松投目望去,左边是学堂,右边是寺庙,中间部分则是一间拥挤的帐篷。

  “那是佛寺。”

  那日松拍了拍儿子,让他回过神来:“左边那个则是学堂,听说是明人派来教认字的,去学了之后,能看得懂佛经了。”

  “阿爸!”只见牧仁脸颊微红,黑白分明的眼珠瞪着溜圆,一副极其认真的表情:

  “我听许多人说,咱们现在是明人了?”

  “牧仁,这是大人的事,你现在只要长大就行了。”

  那日松沉默了,良久,他才嘟囔道:

  “明人也好,清人也好,只要能活着就行,至少今天活的比以前好。”

  牵着马,在人群中排队。

  等了快半个时辰,马儿都疲倦之时,终于轮到了他。

  “羊毛一百六十七斤,每斤羊毛十文,也就是一千六百七十文!”

  男人拨动着算盘,啪啪声不绝于耳,呼吸间就已经算出了数字。

  “这是一块银圆,六块银毫,外加七枚铜圆,您收好!”

  伙计说着一口标准的蒙古话,懒洋洋的,嗓子都有点沙哑,显然是忙活了一整天。

  那日松接过这些钱,忙不迭的揣入怀中,脸上堆满了笑容。

  牧仁不清楚这些小块、且发出脆响的东西怎么做成的,但却知道它能换来许多东西。

  很快,这些小小的东西,就为家里换来了十斤盐,一小块茶砖,以及两个陶罐。

  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些小东西,越多越好。

  伴随着漠南总督衙门的成立,张国维的就任,市场上物价不均且讹诈的行为被坚决打击。

  虽然说许多东西,如铁器、茶、酒、布等物价均高出内地一倍以上,但相较于以往,却属于良心佳了,牧民们也乐意接受。

  归化城。

  “禀督抚,半年来漠南都司太平无事,各地商贾蜂拥而至,仅这半年,商税就超过了三万圆,假以时日不可限量。”

  归化知府万练喜上眉梢,忙不迭地汇报好消息。

  漠南行都司新立,朝廷除了第一年进行支持外,只是将其三年的赋税全部交还,这对于漠南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无论是扩建归化城,还是兴修水利,都需要钱。

  “修寺庙那群鞑子倒是愿意出力,学堂却需要咱们来,这笔钱来的是时候。”

  张国维也露出了笑容,旋即又渐渐敛起:

  “万知府,漠南如今还有几千大同兵驻扎,咱们也得征兵啊!”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