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26章 三鼎甲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有人带了一批米出三道关口,外关按货物的三分之一收税,中关按货物的五分之一收,内关按货物的七分之一收税,最后还剩下五斗米。问:这个人本来带了多少米?

  第四道,今有一国,名曰日本,曾侵占朝鲜,与我大明为敌,试论其国土风情人物……

  这下,所有人议论纷纷。

  一旁的宦官们则尖声道:“肃静,今科殿试,共有两道题。”

  “一道是策论,另三道则附加题。”

  “此三题者,三选一,也可都做,诸生量力而行吧!”

  这下,所有人有喜有悲。

  多了一道附加题,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涉猎较广的人来说,这题目等于送分题。

  而那些禁锢在四书五经,吟诗作对的,则一个个侧目而视。

  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太难了。

  朱谊汐就这样看着他们,若有所思。

  举人们衣食无忧,这时候就应该调教其做官的文问,天天只知道风花雪月,着实可鄙。

  他又坐了一会儿,这才起身而去。

  随即就到了日暮时分,鲸油蜡烛让整个大殿灯火通明,许多士子们这才恍然天快要黑了。

  理论上来说,殿试是一天一夜,是不拘于时间的。

  不过策论不过几百字,顶多千来字,誊抄,书写,三个时辰足矣。

  而皇帝,早就去往后宫,逍遥快活了。

  实际上他要是经常转悠,反而会影响士子们的发挥。

  宫城春夜寂寂,案头香茶袅袅,十四位读卷官开始转桌阅卷。

  所谓转桌,就是一份考卷从首席读卷官开始评阅,盖上一至五等标识和读卷官印鉴,然后转给下一位读卷官评阅,一份卷子十四位读卷官都要评阅并加盖等级标识,最后加以总核,四、五等标识多的必列于三甲。

  当然,这一切都要呈交给皇帝预览。

  皇帝要是觉得哪一个人名好听,亦或者字写的好,拍得马屁舒坦,点个状元也是寻常的事。

  不然的话,怎么会叫做殿试?天子门生呢?

  文华殿静谧安详,殿角两只镀金双鹤口吐异香,在阅卷的摩挲声中,时光慢慢流逝。

  东阁里的读卷官闭门阅卷,京城里的那些会试榜上有名的士子已经开始纵酒狂欢,且不管殿试名次如何,不管传胪大典尚未参加,这进士是跑不了啦,人生得意须尽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经过一夜的加班,三百篇文章等级名列,然后按祖制,读卷官阅卷完毕后要到皇帝帝前叩头跪候。

  内阁大学士,首辅赵舒亲自呈交,将一甲三名的试卷读给皇帝听。

  赵舒年岁渐大,夏天的阳光从窗外透出,照射在其身上,两鬓的斑白显露无疑。

  操劳近十载,这位曾经孙传庭的幕僚,已然位列官员之巅,名声传遍天下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