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62章 迟早要完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者也毫无忌讳地大笑之:“完璧,你怎么箭术还无精进?”

  “此事非一时一日之功可成,你莫要笑我。”

  曹玺愤愤道:“要不咱们比一场,我让你三箭。”

  “罢了,我这细胳膊细腿的,绝难抵得过你。”

  李士桢摇摇头,故作潇洒道:“做官,就得是提笔杆子。”

  曹玺气急,追了上去。

  俩人昔日作为汉八旗,被豪格出卖留在沈阳被俘,成为了俘虏。

  随后则编入军中,成了待归。

  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如此,谁知道否极泰来,最后竟然因为学问之故,成了官身,从小吏做到了如今县六房书办。

  大明治下,县一级以知县为主,正七品,随后以教谕(学)、通判(监察,诉讼)、县丞(副手)分管,从七品。

  而长安县共有七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发七房,各房以书办为首,为正九品,合十来个人不等的典吏。

  典吏是有编制,但没有入流,一般也是由他们之中提拔人手为书办。

  别看七房多,在京畿,大部分的县除了六房以外,还有粮房、盐房、库房、招房、柬房以及承发、户总、科税、河道等十房。

  加在一起,甚至达到了十六房。

  正九品的书办,对于二人来说,可谓是极其重要的起点,从戴罪之人,变为官身啊!

  奔赴县衙后,知县长话短说,直言道:“一年一度的省试将来,尔等多做准备吧……”

  言罢,就直接离去。

  曹玺与李士桢叹了口气,只能罢了。

  自从官吏分流后,虽然胥吏之患不绝于耳,在朝野之间大为盛行,但实际上,这玩意随着主客形势而易之。

  州县官之所以倚重书吏,其实说白了就是想通过他们定期收取各种法外的孝敬,从而对胥吏为患就睁只眼闭只眼。

  但实际上,只要知县如同海瑞一般清廉如水,胥吏就如同泥巴,随其拿捏,根本就翻不起风浪来。

  “士桢,这活越来越难咯。”

  曹玺叹了口气,知县老爷懒政,累得是他们这群人,背锅的也是他们。

  “吏员总是没前途的。”

  李士桢忽然抬起头:“完壁,你想参加省试吗?”

  “难道你想?”曹玺一惊。

  “没错,我想,不过我想考的是科举。”李士桢认真道:“如今吏也是民户,也能参加科举。”

  “哪怕是秀才,前途比咱们如今强太多。”

  说着,他激动起来:“辽东文风不盛,相较于关内三五里一私塾,在辽东百里都不一定有教书先生。”

  “秀才,举人,哪怕是举人,也能直授知县,这可是知县啊!”

  “我明白。”曹玺点头:“吉林那里只要是举人就直授知县,辽东谁不知道?”

  吉林将军虽然驻扎在吉林城,但这些年却一直没有白待,勤恳地开荒,种地,移民,建造新城。

  言罢,待心情平缓后,俩人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