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0章 秦国立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步并两步,急匆匆的登上了象辂。

  所有人都有几分惊诧,但没办法,秦王最大,只能按照他的意思转头回城。

  进入狭隘的王宫后,经过一夜后,秦王的脸上依旧荡漾着笑容,似乎怎么也无法消下。

  正在占城巡视的朱静,也被匆匆叫回,让他难以理解。

  在王宫大殿之中,除了他以外,其余的大臣们也纷纷站立,竟有百人之多。

  许多人都是大明时就已经投靠的文人,还有部分人是王府旧臣。

  例如,此时站在主位的秦王府长史刘观。

  他是同进士出身,如今四十出头,历任知县、知府,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从政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但同进士的身份,让他的前途肉眼可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跟从秦王就藩,就是明智之举。

  大不了,等老的时候再致仕回乡。

  也是所有的文臣心领神会的理由。

  就连秦王也不例外。

  毕竟他只需要这些人帮他建立秦国,而非管他们养老。

  “殿下——”朱静恭敬道。

  一旁的文臣们,他也不拘束,直接点头示意。

  毕竟按照大明的官阶,作为男爵的他,乃是超品,根本就不需要行礼。

  “朱大将军,快快坐下。”

  秦王语速较快道:“今次叫你回来,主要是有一件大事,要在占城和西贡施行,也就是尽快的建立体制。”

  “体制?”朱静眉头一跳,感觉这个词很是新鲜。

  “也就是秦国的官制、礼节、祭祀、兵制等总和,陛下将其称作体制。”

  秦王随口解释道。

  朱静一听关于皇帝,立马就神情一禀,一副认真状。

  “我意,最先应该宣布的,就是秦国的官制,在这一方面,有朝鲜案例,倒是无需太过于麻烦。”

  九品十八阶,六部尚书变判书等,这是名称要变一些罢了,其余的变化不大。

  这些官制,早在秦王要宣布就国的时候,朝廷就已经草拟出来了。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内阁之名不能再用,而是由秦王亲自命名:

  “本王的意思,就是名之为议政堂,其人都为相,而当先一人,则为首相。”

  听到这里,朱静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连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秦王不以为意:“地方为府、县直,而无省之划分,其品阶与大明等同。”

  “这是应当之理。”朱静笑着奉承道:“秦国相较于大明,不过是一省之地,以府县治之,更为合适。”

  确立了官制之后,就能安排那些降官、贵族,融入到官场上,从而迅速的建立秦国朝廷。

  这是朱存槺早就应该做的,但之前不过是西贡这样一城之地,

  “左长史刘观为首相,右长史毛复为次相……”

  很快,一旁的宦官就开始宣读任免旨意。

  王府的一些高官,基本上要么议政堂为相,剩下的都在六部任职,实缺在握。

  当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