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4章 难度_虎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单来说,就是男的看不起女的,女的也瞧不上男的,都认为对方条件不好,平时在一起玩玩也就罢了,谈婚论嫁什么的都是假的。”

  王永江疑惑地问:“为什么?”

  “都是钱闹的。”曹勇解释:“他们之所以出来打工,就是因为家里穷。一年到头,地里那点儿收成只够吃饱,可想要发家致富就不行。粮价低,年轻人不愿意种地,都跑到咱们这边找工作。以服装厂为例,工作是重复操作模式,裁片、剪口、缝份,还有做过肩和骨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短期训练就能上岗,初中生就能胜任。”

  “这类工作强度高,薪酬低,可比起在老家种地,总是强了很多。咱们滨海市的经济就是这样起来了,外地打工者是有功劳的……可问题是,人心善变,从穷地方来到大城市,环境对思维产生了强烈冲击,他们想法多了,对生活和待遇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

  “以前觉得在工厂里打工,一个月三、五千块钱就够高的了。可后来发现坐办公室的白领轻轻松松就能收入过万,心里就很不平衡。不过这种事情也能理解,毕竟白领档次高,上学的时候就是学霸,大学毕业进了公司,收入层次比较下来,倒也能给自己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再后来,发现很多工人和普通修理工收入也能过万。这就让他们想不通了。大家文凭都差不多,你是技校,我是高中,为什么你能月入上万甚至好几万,我只能拿几千块钱?”

  王永江道:“这很正常。工人,尤其是特殊行业的熟练工人,那就是真正的人才。工种和岗位不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一样。服装行业的技术门槛本来就低,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曹勇苦笑着摇摇头:“王局,这事你清楚,我清楚,李胜斌也清楚,唯独那些在经开区厂子里打工的人不清楚。那地方人多人杂,很难管。当地街道办事处提起来就头疼。每次下去做宣传工作,工人就要提到工资待遇问题,异口同声都说是老板心黑,让他们当牛做马往死里用,薪水却低得连饭都吃不饱……”

  王永江皱起眉头:“不会吧,真有这么严重?”

  “实际情况当然没这么夸张。王局您是知道的,这人要是来了情绪,说话的时候就不管不顾。我上次在街道办事处做过调研:经开区的企业工厂的确存在着故意压低工人薪酬,不按照《劳动法》强制加班加点的情况,但绝对没有举报信和投诉说的那么严重。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主还是要脸的,没有黄世仁和周扒皮那么黑。”

  “问题的关键,是工人对自身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还有就是环境对他们造成了影响。”说到这里,曹勇叹了口气:“咱们滨海市的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排在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