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0章 七石弓_隋唐大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

  想了想,“三石吧。”

  老贾亲自选了三石弓给他,汉代一石大约只有隋的三分之一石,因此这三石弓实际上就是隋的一石力弓。

  这也是很强的练弓了。

  真正射箭,能射几斗的弓就算不错了。

  铁汉接过弓,拉了拉,发现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难拉,他一用力,猛的一拉,结果啪的一声,弓断了。

  铁汉握着断成两截的弓,一脸懵逼。

  老贾也愣了,“没事,你再试下其它弓。”说完,他转身对一名郡兵道,“赶紧去把都尉喊来,说我们捡到宝了。”

  当罗成听闻出了一个大力士匆匆赶来时,正好看到王铁汉在试七石弓。

  这可是三百多斤的弓力啊。

  王铁汉用尽全身力气,脸胀的通红,弓缓缓拉开,最后直至拉满。

  “怪物啊。”老贾叹道。

  “确实天生神力。”虽说能拉开硬弓,不代表就能用这样强的弓,但这个力量也是没谁了。

  史载,孙武为吴国选择武卒,要求是能操十二石之弓弩,而秦汉时标准也差不多,常见的汉弩中,一石弩到十石弩,其中九石弩弓力约公斤。

  到了魏晋时,弓力依然是选拔士兵的主要标准。《晋书·马隆传》记载,西晋武帝咸宁年间,马隆为讨伐河西鲜卑的秃发部选拔勇士,要求至少“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弓力折算,大约就是需用“腰开弩”的方式引得公斤的弩,用徒手的方式开得公斤的弓才算合格。

  而《北齐书》上记载,北齐猛将綦连猛在一次与梁国使节比拼力道中,曾瞬间爆发、同时开了四张“力皆三石”的弓。与魏国精锐武卒同样的十二石弓力,折算成公制,却是公斤对360公斤的巨大差距,如此看来綦连猛简直是怪物一般的存在。

  相较之下,《金佗稡编》中“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大约公斤),腰弩八石(大约公斤)”的岳飞,以及《元史》中“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超过公斤)”的木华黎,似乎就显得稍逊一筹了。

  一般来说,弓力测量方法是坠以一定份量的重物。不过弓力也会随季节与时间的变化有很明显的差别。

  比如说冬天干燥时,弓力最强,夏天潮湿时,弓力就最弱。另外同一张弓,早上与中午的弓力也有些许差别。

  九石练弓,就是指挂上九石重物才能把弓拉满却又不折的弓力。

  王铁汉能拉开七石硬弓,这可就是近二百公斤的弓力。

  哪怕换成实战弓,减一倍,那也起码能开三石半弓了,绝对是个牛人。

  罗成力大,平时也能开六七石的练弓,但这段时间天天练习弓箭,可练到现在,他也只是步射一石弓,骑射七斗。虽然这里面的石斗是隋制,可折成汉制也顶多翻三倍,步射也不过三石,骑射不过二石。

  况且他练了好久,步射如今十发往往只能中一,若是换成七斗步弓,便能十发中三。七斗骑弓,更是常常十发难中一发。

  罗成对营中弓手队的弓手们的要求则是步射六斗,十发能中一,就算合格了。

  “铁汉啊,你会骑马吗?”

  罗成把王铁汉叫来。

  “不会。”

  “那你会射箭吗?”

  “也不会。”

  “会长矛大刀吗?”

  “都不会,我跟我爹专门给人山里伐木的,就是力气大点。”铁汉如实的道。

  “嗯,力气确实是大,我现在正式通知你,你被提前录取了。”罗成笑着告诉他这个好消息,“阚棱。”

  “义父。”阚棱立即上前。

  “到营门处告之王户佐,第一位幸运儿产生了,他就是王铁汉。让他写张榜,张榜通告!”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