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溺死的人_法医异闻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较恶心了,我一度以为这只存在于教科书中。但是很多年后,我还是见到了被粪汁溺毙的人,再一次的刷新了我的承受力。这是另一个案子了,暂且不提。

  实际上溺死机制也分很多种,主要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神经反射,某些神经特别敏感的人,溺水时,冷水刺激皮肤感觉神经及喉头粘膜的喉上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而致死亡。

  第二种是心脏衰竭,人体淹入淡水中时,大量淡水通过肺泡膜到血液中,使血容量骤然增加很多,使心脏无法负担,而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加之红细胞大量溶解,钾离子释放到血中,形成高血钾症,加速心肌衰竭。

  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就是窒息。冷水刺激呼吸道,引起喉部严重痉挛,或者溺液进入呼吸道至肺泡,或者海水进入肺泡,使血液中水分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肺泡渗透性改变,使血浆蛋白进入肺泡,产生大量粘性液体,堵塞呼吸道等等,导致气体交换障碍,造成窒息死亡。整个过程比较痛苦。

  有人可能会认为溺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实际上时间是非常短的。

  溺死经过时间的长短,与年龄、体质状况、精神状态、水性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大约经过4—5分钟。

  窒息前期。溺液进入呼吸道或被咽下,即发生本能性的闭气。此期约经至1分钟。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因体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刺激颈动脉窦和呼吸中枢,发生猛烈深吸气。此期持续约分钟。

  意识丧失期。出现痉挛,呼气加强,可有反射性咳呛动作,口吐泡沫,意识不清,大量吸入溺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此期约经1分钟。

  呼吸暂停期。发生保护性呼吸逐渐停止,大约分钟。

  终末呼吸期。再行数次呼吸,溺液再被吸入,使呼吸完全停止,心跳微弱。这时如能及时抢救,还可以抢救过来。

  以张小雄的体质,应该没有这么容易就溺毙的。

  走到他身前,在应急灯下,他的脸异常的苍白。在口鼻周围有大量的粉红色泡沫。原因是溺液进入呼吸道后,刺激气管、支气管粘膜,分泌大量含有蛋白质的液体,并与溺液混合,在呼吸运动的作用下,形成大量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状液体。如果支气管粘膜或肺泡壁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泡沫混合后,则呈淡红色。

  这种泡沫是确定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溺死过程短或死于反射性心跳停止,则无此现象。

  我还闻到了淡淡的酒味,这也可能是他溺毙的原因之一。

  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见义勇为的人多了,好人怎么就不能有好报呢?

  “你快着点,别发呆啊!”小乔在远处催促我。

  我拿起了张小雄的手,他的手紧紧的握着。溺水时,由于死前精神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