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地方安排。至于昆明,正好南洋诸国,什么缅甸啊、南掌啊、暹罗啊、占城啊,全都可以影响,包括乌斯藏在内,昆明就是整个西南的中心,当个陪都,也是够格的。”

  老朱想了想,“这倒也是,朱英的事情,你要写信,咱也写信,再让皇后跟他讲讲,一定要说明白了……还有啊,先生,设立了三个陪都,你看要安排多少官吏?”

  张希孟眨了眨眼睛,提到安排多少人,他就比较无语了。

  毕竟到了现在,大明朝的官吏已经突破了十万。老朱在位,还能约束,未来一定会疯狂膨胀的。

  但是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所有的衙门,都不是以经济效益为考评依据,体现一个衙门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更多的预算,拥有更多的雇员……

  “主公,要设置官吏,臣以为就暂时设立三位通政使就是了。”

  通政使也是老朱早早设立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执掌奏疏,传递消息,朱元章很担心下面官吏会欺瞒他。

  但是在朝堂运作的时候,由于老朱的勤奋,加上张希孟的存在,并没有谁真的敢在大事情上隐瞒老朱。

  他们只是把所有信息都送给老朱,只要他发现不了,就湖弄过关了……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通政使都是个闲的抠脚的存在。

  不过要设立陪都,安排三位通政使,总揽三处政务,汇总起来,及时上奏朝廷,也就够了。

  总不能按照中书诸部的格局,弄出来四套人马,那样一来,大明的官吏数量就爆表了。

  朱元章思索了片刻,点头道:“这样安排不错,但是要加上一条,天子要不定期到各处巡游,尤其是陪都,要坐镇处理政务,了解民情。国家这么大,不能只有一个应天!”

  说完之后,老朱又意味深长说了一句,“应天太繁荣了,容易让人忘了,这天下还有穷苦人!”

  张希孟和老朱商议妥当,消息传到了应天,接到书信的朱标,直接叫来了群臣,这一次别推脱了,父皇和太师都决定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而且这一次还是升格三个陪都,又只是安排通政使,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孙炎思量少许,就立刻道:“殿下,此议极好,臣以为,能不能在陪都增设三处仓场,作为国库的分库,总算四方财税,避免转运之苦。”

  朱标点头,“这是好事,应该可行!”他又问道:“除了增设仓场,还有别的意见吗?”

  这时候罗复仁站了出来,“殿下,臣以为还要增加大明银行分行,金融货币,最重要的就是方便,设立三处分行,能提供便利,方便商贾往来。”

  朱标又是点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件事之后,钱唐提议增加西安和昆明的学堂数量,要大力兴学。

  另外还有人提议,要安排大理寺分寺,负责刑名。

  果然如张希孟预料的那样,即便光是设立一个通政使,这帮人也能塞进来一大帮人,而且还都是理由充分。

  官僚体系的膨胀,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好在他们现在的提议还都是利国利民的,朱标在酌量之后,也都点头了。

  现在就剩下一件事,朱英能不能愿意放弃云南啊?

  那可是他的老巢,经营了这么多年,舍得放弃吗?得到消息的朱英,简直高兴坏了,还有这等好事?

  他连夜就收拾好了行囊,迫不及待动身回应天,云南再好,也不是他的家……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